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中国精神健康与人权月刊 > 第六十二期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精神科输在起跑在线         ★★★
精神健康促进会主席:精神科输在起跑在线
作者:黄雅婷 文章来源:香港01新闻 更新时间:2017-10-07 22:09
陈仲谋记得毕业那年,150个医科同学中只有四人选择精神科。医科中数精神科最不被重视,许多人都觉得精神科医不好的病人,困在青山就够,根本不需增拨什么资源。在教育的资源分配上,医科内大多数资源都归于内科和外科─在医学院如是,在医院里也一样。

输在起跑线的精神科

“现在精神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其实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前很少医生选择到精神科,因为精神科发展不好,大家都觉得无得医─傻仔?很简单,送到青山打傻仔针、懵仔针。虽然这十几廿年精神科发展得很快,血清素、多巴胺,研究最后发现精神科和脑内科其实很近,但整体上精神科的医生还是长期不足,因为我们的起步很慢,其他科的人手慢慢加上去,也比我们现在人手来得多。我们是由头到尾都在输,真正输在起跑在线。”

有时他打开报纸,见到一些对外求肝的新闻闹得热烘烘,会想起香港那百几万的精神病人,为什么从来无人为精神科出过声?除了三年前有抑郁青年在公立精神科被分流到一年后才可看医生,心感绝望而跳楼自杀,掀起一阵讨论外,就没人出声了─病人不出声,医生不出声,最后同归寂静,匮乏的永远匮乏。

1983年,他在青山医院当第一天的“医生”,师兄一来就叫他on call,许多个晚上,他一个人看管2,000几个病人。“他们教我,话无嘢,有什么事就打针,第二朝找病人的主诊医生就可以了,『如果有人打架,你问边个打架,边个瞓唔着,打支针实掂。』所以那时on call很易过的,几乎不用起身,听个电话就可以。有时姑娘仲叻过你,倒过头来教你,『得啦,打针得㗎啦』。”他在公立医院工作了六年,便出来挂牌当私家精神科医生,如此,就过了29年。近年,一些精神科医生从公立医院出来私人执业,都约陈仲谋吃饭。他笑说,可能因为他老,早开档,年轻人便想打听一下私家诊所的环境与营运经验。

“但我在饭桌上听最多的,并不是要发达、开靓车,买大屋─都不是,许多医生都跟我讲,他们在公立医院里面想做好一点都做不到,想对病人耐一点,知道他们多一点事都问不了。我觉得公立医院的体制令这群有心的医生愈做愈无瘾。在公立看症,你慢一点,外面就打锣,说这个医生为什么特别慢,但如果你几下功夫将病人放走,他可能转头就已经跳楼─快呀嘛,仓促呀嘛,就是这样,公立医生的满足感很低很低。医得好人就快乐医生,医不好人,自己内心也就愧疚不安。”

当年青山医院的院长每清早都看报纸,见到报上报道了医院某病人跳楼,就开始查排版,把负责的医生唤过来,问医生说:“又死一个啦你,你点搞的”。但陈仲谋摇摇头,说近年发生这种意外不能怪在医生头上的,要怪都怪制度。“制度要病人半年至一年才看一次医生,几年后医生出去挂牌,转新医生接手,新来的又怎敢去动别人之前留下来的东西?动了要重新校药,出了问题又要孭镬─改了就是『陆荣廷睇相,唔衰攞嚟衰』。”

晚上六时,陈仲谋看了一天的症,已经累了,只有白色医生袍下一条醒目的红领带发着红光,在白澄澄的诊症室里分外亮眼。他感叹从第一天挂上医生的牌子,一趟眼,快将退休。这30年目睹之怪状,他用“四不一无”分项说明─不足、不均、不准、不全,无精神健康公署。
“不足”指的是精神科人手的短缺,精神科医生与香港人口数目比率为1:30000,个案经理平均1人要对70个病人。他说,说数据是死的,只要走进精神科,看看那一些等待的人,也就会明白“不足”的意思。

既患寡又患不均

“第二个不,说的是不均,医管局把香港分成七个联网,由七个联网的总监主权,资源分成七份,不同地区的联网有不同主张,有些比较重视医生,有些比较重视药物,于是病人走进公立医院,拿着转介信,到A区可能等三个月,到B区可能等一年─大家都是香港市民,为什么等待的长度不同呢?中国人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香港的医疗制度就既是患寡又患不均,已经有限的资源还是没有平均去分配。”

他在诊所里挂了一张八个字的海报:“运动社交,精神健康”,常常叮嘱病人预防胜于治疗,除了医治,也要多做精神健康的预防工夫。“当前精神科的资源放得最多的就是在治疗上,其次就是复康之上,极少放在预防之上,这就是第三个不,数据投放『不准』。许多人都以为精神病没得预防,但其实现在许多的研究都指出,一些轻性的情绪病可透过充分的运动与社交减低发病率。”

最后陈仲谋说的“不全”和“一无”,说的都是香港缺乏机构统筹有关精神问题的事项。“早几年葵盛东有精神病人用刀插死了楼下保安。其实翻查记录,那个病人早便去过医院,病人情绪还是很错乱,于是家人又报了警。警察来到,听说患者看开精神科,有白卡,不知怎样处理,便收队了─在整件事上,警察、房屋署的保安都因为不清楚精神病是什么,因此没有好好处理相关问题,这是基于社会没有设立类似精神健康局的组织,制定全面解决问题的方针。”一宗惨剧除天意摆弄,更多其实是因为一个城市的忽视。

快七时了,从诊所的窗望出去,黑夜里还是烧着一城灯火,城市里人人埋头苦干,他说,这就是香港,几乎没有人可以停下来休息,压力这么大,患精神病的人会少吗?这一边厢公立医院体制出了问题,那一边厢连私家医院也不再愿意去收精神科的入院病人。以前,他会把一些严重的病人收到自己工作的私家医院去。但自16年前,仁安医院出了一宗意外,一个抑郁症病人从医院上跳了下去,最后四肢瘫痪,医院赔了千万给家属,于是近年他要把病人送进去私家医院去住,近乎乞求,私家医院也不太希望把病人收院─真真正正的,有钱也无得医。

陈仲谋叹了一口气,眨眼自己也快到退休的年纪了,在他退休前,香港的精神科问题能解决吗?

(来源:香港01新闻 https://goo.gl/KZwYfP 2017-09-15)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一场官司被精神病11年 武钢职工:我要出门

  • 下一篇:华为员工写万言书被批精神病:好的领导都是坏人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