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中国精神健康与人权月刊 > 第六十二期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精神病患者对“轻生”事件被政治化的真实感受         ★★★
精神病患者对“轻生”事件被政治化的真实感受
作者:陈熊猫 文章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更新时间:2017-10-07 22:34
作为一个躁郁症患者,就近日多宗受情绪问题困扰而轻生的事件,实有切肤之痛,但当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的25岁长子潘匡仁轻生,疑为教院学生在校民主墙写上的看似凉薄的言论,却被传媒或大众将这些自杀案变得政治化。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刻,我却认为颠倒了。

我们这些受情绪问题困扰的当局者,“清醒”的知道这刻并不是应该将矛头放在蔡若莲、或者“民主墙”上,作为旁观者的你们,是不是被模糊了焦点?当大家聚焦在高官权贵们如何响应教大民主墙言论之时,大家有真心在意过蔡若莲的儿子患上抑郁症背后的原因吗?这些一连串的自杀个案,是切切实实的社会问题,与其花心思在一早已说过凉薄的话的高官权贵身上,何不关心一下身旁的人,以免再有下一个人走上绝路?

抑郁症出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富是贫、强或者弱,只要他是一个人,就有机会患上抑郁症。蔡若莲的儿子的事正正是一个警醒,相信不少“旁观者”会觉得现为物理治疗师的他家境尚算富裕、就读名校、运动乐器皆精,又有一份稳定的职业,相比起很多冇钱上车、拿综缓、住劏房的黎民百姓“已经好幸福”,而且“香港大把人惨过佢啦!”我们这些精神病患者,很清楚这些说话对来说是极具杀伤力。

所有有关潘匡仁自杀案的报道,都有提及到背后的原因是源于一次意外。去年他参加一项三项铁人赛时严重受伤,头骨碎裂及脑出血,送入医院深切治疗部,令他短暂失去记忆,造成典型的创伤后遗症。如果翻查过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使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内文就指出过, 创伤后遗症也有可能伴随着其他精神失调,例如抑郁症。

据卫生署统计,本港超过三十万人患上抑郁症,潘匡仁只是当中三十万分之一,造成社会热哄哄话题的原因,不过是多得母亲蔡若莲的特别身份-“防止学生自杀委员会”成员。其中一篇报章写道“母亲蔡若莲数月前即其母出任副局前已有(抑郁症)征状,蔡若莲曾向人倾诉及求助,并安排熟悉的人密切察看儿子状况。”相信那个“熟悉的人”就是家中外佣,当天自杀的早上潘匡仁就曾呆坐窗边,幸得外佣及时阻止,奈何至11时许他将自己反锁睡房,“成功”轻生。在早上外佣阻止后至11时许,我不大相信外佣不会告诉蔡若莲发生此事,如果这段真空的时间有“某人”出现,让潘匡仁感受到一点爱,可能有机会阻止悲剧发生。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张图片,图片列出了由2015年的开学年9月开始,直至今年9月5日,总共有71名学生因学业压力选择轻生,当中最年轻的只有10岁。不过除了学生,还有其他不同年龄界别的抑郁症患者,9月1日开学日正正就有一个老师轻生。曾经有报章访问过精神科专科医生傅子健,他指出近日报道多宗堕楼个案,令高危病人本身已经有(自杀)这种想法,“见到其他人咁做,自己亦一鼓作气去做。” 根据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协会总干事曾展国所说,早年的外国研究指出若果一宗自杀案发生后获传媒广泛报道,自杀平均人数会增加逾五十多人,大家可以想象香港人口密集,也许,潘匡仁的“成功个案”会使自杀连锁效应加剧。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文章开首就指出,大家不要再把焦点聚焦在高官权贵如何将一宗“自杀事件”政治化。作为一个真正的精神病人、一个真正的“当局者”,我实在希望大家除了争取言论自由之时,也清醒一下! “连锁效应”已经开始了,如果不忍愈来愈多人想不开自杀,倒不如视今次为一个警号?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52104 2017-09-15)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精神病患者孤立无援 政府坐视不理

  • 下一篇:男子垂涎精神病女邻居 趁其丈夫外出与其发生关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