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中国精神健康与人权月刊 > 第五十八期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药物和治疗         ★★★
精神病患者需要的不只是药物和治疗
作者:陈章明 文章来源:明报 更新时间:2017-06-08 16:20
早前大热的港产片《一念无明》在社会掀起一阵热话,除了因为影片拿下多个奖项,亦因为它真实地展现了香港的社会问题,包括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照顾者缺乏支持,还有精神病康复者所面对的歧视。

精神病患愈趋普及

《一念无明》无疑唤起了大众对精神病的关注。香港生活节奏急促,事事讲求效率与回报,工时又长,造成生活压力大,容易诱发情绪病及其他精神障碍。根据「2016精神健康月」筹备委员会研究工作小组公布的「全港精神健康指数调查2016」,有近三分之一(31.6%)的香港人「精神健康指数」不及格。

近年香港社会出现了不少关乎精神健康的问题,唤起社会高度关注,包括青少年自杀日益严重、自闭症及患有其他学习障碍的学生和家长们缺乏适切支持、患有思觉失调的病人未能及早得到识别和治疗,还有社会人口老化,导致认知障碍症服务的需求增加等等。

精神障碍影响个人和社会发展

精神病患之所以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不单损害个人健康,更直接影响我们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世卫)便指出,因精神不健康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是引发生理疾病和早逝的主要原因。

根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注1),成员国约有20%的工作人口受精神问题困扰,除了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外,更影响国民生产力,导致失业、家庭破裂以至其他社会问题。以英国为例,精神健康问题令该国每年损失700亿英镑,即4.5%的国内生产总值(注2)。经济学人智库于2016年公布的「亚太精神健康融入指数」报告亦指出,精神病令澳洲和新西兰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减少了3.5%和5%。

今年世卫将每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之主题定为抑郁症,并展开长达一年的宣传教育运动。现时全球约有6.15亿人患有抑郁或/和焦虑症,占全球人口约10%。世卫估计,到了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然而,即使在高收入的国家,有近50%的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治疗,原因是政府投放在精神卫生的预算不足。

香港精神卫生资源不足

香港方面,政府在2016/17年度给予医管局精神科服务的拨款为47亿元(注3),占该局同年的整体拨款(534亿元)近9%,并占整体公共医疗卫生开支(约700亿元)大概6%。

一直以来,社福及卫生界团体均批评政府投放在精神健康上的资源不足,亦欠缺全面政策。经济学人智库于2016年的「亚太精神健康融入指数」报告便指出,香港的精神健康指数在1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行第七,得分65.8。报告认为,香港缺乏一套正规而全面的精神健康政策,医疗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协调亦不足。

现时本港有约24万名精神健康有问题的人士透过医管局接受治疗及支持服务,较2012/13年度增加21%,其中儿童及青少年组别的求诊人数更增加逾五成,但同期在医管局工作的精神科医生只增加了7%至356名。事实上,目前香港在精神卫生的医护人手极度短缺,世卫建议每1万人应有1名精神科专科医生,但香港的比例却是2.5万至3万人才有1名医生。不少团体及人士便批评人手短缺导致医管局精神专科的新症轮候时间太长。以儿童及青少年精神专科门诊为例,2016/17年度新界东的非紧急新症轮候时间为136周,即2年7个月,其他地区的轮候时间亦介乎49至95周。

明显地,公共医疗体系的精神科服务并不能满足需求。至于私营服务方面,私家医生收费昂贵,据知收费由每次1000元至1万元不等,绝非一般市民或「打工仔」可应付。另一方面,雇主及保险公司一般不愿支付相关医疗开支,以致患者往往因为不能负担而延误诊治,令病情恶化。

能否得适切支持 直接影响参与社会权利

一直以来,平等机会委员会(平机会)十分关注本港精神健康问题。根据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士包括精神病患者,应在独立生活、融入小区、医疗卫生与康复,以及工作就业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自由和尊严。精神病患者能否得到适切治疗及支持,可谓直接影响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的权利。

平机会透过执行《残疾歧视条例》,致力消除精神病患者面对的歧视。从2011至2016年,平机会收到共444宗基于精神病而作出的残疾歧视投诉,占这6年间根据残疾歧视条例作出的投诉的20%。这些投诉当中,66%属于雇佣范畴,当中牵涉不获招聘、无理解雇和不公平待遇等,反映了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及康复人士以至他们的家人,仍是抱有偏见、负面和抗拒态度。

针对本港的精神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协助病患者融入小区、康复者重投社会,平机会一直积极作出政策倡议,又进行有关研究,包括2016年公布的《香港精神健康综合小区中心及其他社福设施选址所遇困难的研究》。过去4年,平机会并参与了精神健康检讨委员会的工作,就本港精神健康服务和政策以及未来路向,给予意见。

今年4月18日政府终于发表了《精神健康检讨报告》,当中提出40项建议,涉及20个范畴。报告除了指出不同年龄层,包括儿童及青少年、成人,还有长者的精神健康服务不足之处和改善空间之外,亦包含了不少提升服务能力的建议,这与平机会建议当局处理特定年龄的精神问题可谓方向一致。

然而,报告并未有就长远精神病人数目以及医护人手需求作出具体估算,对于长远精神健康政策规划和蓝图亦着墨不多。平机会过往便曾表示,政府应规划全面而长远的精神健康政策,又应拟定长远人力计划,培训精神健康专业人士,以促进和改善整体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

至于报告内建议设立常设咨询委员会,还有制订长远心理健康推广策略,以增加公众对精神障碍的认知,平机会表示支持。归根究柢,我们的小区需改变对精神病患的态度,增加对精神病患的关注、认识和接纳,从而减少偏见与歧视,建造共融社会。尤其是雇主,应该摒弃对患病雇员的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谅解、关怀和合理适切的协助。

结语

《一念无明》的编剧陈楚珩表示,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后可把电影带进生活,多思考别人背后的故事,适当地给予关怀和爱,也希望正经历痛苦的人感到有人同行。对于早年曾作为精神科护士的我来说,可谓感受特别深。在我服务期间,我曾见到不少受精神障碍困扰的人遭到家人、朋友、雇主甚至社会离弃,孤独面对病患,郁结解不开,痛苦万分。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的不只是药物和治疗,而是支持、谅解和鼓励,令他们觉得人间有情、希望仍在,并可有伴同行,不再孤单。

注1:"Sick on the Job? Myths and Realities about Mental Health and Work", OECD, Jan 2012
注2:"Mental Health and Work: United Kingdom", OECD, 2014
注3:根据食物及卫生局于2017年4月25日向立法会卫生事务委员会提交的文件

(编者按:文章标题为编辑所拟;来稿原题为「从《一念无明》到剖析香港的精神健康政策与服务」)
作者是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

(来源:明报 https://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70526/s00022/1495760016725 2017/5/26)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张天目:香港没有效保障精神病患者权益

  • 下一篇:安徽反腐名额除异己 原国企厂长遭酷刑胁迫认罪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