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新闻稿件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侵权责任法》互联网条款引发言论自由担忧         ★★★
《侵权责任法》互联网条款引发言论自由担忧
作者:沈愚 文章来源:法广 更新时间:2009-12-30 10:24

作者:沈愚    文章来源:法广       更新时间:2009-12-28

作者 上海特约记者 沈愚

 

12月26日下午,中国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侵权责任法》等三部法律。它将与之前的《物权法》、《合同法》一起,成为中国民法典的“支撑性法律”。

 

《侵权责任法》的第三十六条,又称互联网条款,虽然多有媒体学者批评,仍然获得通过,学界普遍担忧,该条将成为钳制互联网舆论的法律枷锁。

 

该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学者们认为,该条从比较法看,是全世界网络诽谤相关法律中最偏向于控制舆论的。甚至有网友认为,“《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是专门用来防止官员被人肉搜索的。“

 

例如,美国法院在一起网络诽谤案的判例中曾说,“对每一个可能带有诋毁的内容讯息进行审查,就像要求经销商审查公共图书馆里面的图书内容一样,是不切实际的。”

 

今天,有网友指出,“互联网专条其实是网络实名制的变种,且把管制风险从个体用户扩散到网络服务提供商,实现虚拟现实大一统。”

 

但该条款生效后,事实上将产生噤若寒蝉的效果。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徐迅认为,“一旦受到删帖压力,服务商最安全的选择是:只要收到通知就采取措施,否则不能确保自身安全。”

 

徐迅担心,如果网民上传了内容,而公务员以隐私或者诽谤为由要求删除,(站长)删不删?这与公众的知情权、言论自由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权、建议权密切相关。

 

他认为,这不仅是民法问题,首先是宪法问题。

 

批评者担忧,“自此网络无媒体。非官方网站一律得承担“造谣”连带风险,网友不能再利用BBS等网络平台曝光。”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认为,该条款“为了保护隐私和人格权,采取了过分抑制表达自由的手段。很明显,在这里,手段与目的之间明显“比例失调”,体现了草案起草者对言论自由不合理的抑制。

 

他认为,该条涉嫌违反宪法关于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规定。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妈妈评审团”招募成员 专门监控网络不良

  •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审查为全球之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