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个人文集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期待“公开信”得到及时回应         ★★★
期待“公开信”得到及时回应
作者:艾君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时间:2006-11-29 20:58

艾君


  据《南方周末》报道,春节前夕,湖北随州市青年教师刘飞跃将一封543
人共同签名的公开信,以挂号信和电子邮件的形式同时发往国家发改委、卫生
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纪委等部门,反映医药行业长期存在的“药
价虚高”等问题,请求采取措施根治这些“顽疾”。

  近年来,公民个人或联名给国家机关寄去公开信的情况越来越多,而且其
中多数涉及公共利益。仅2003年以来见诸报端的就有:2003年5月14日三位博
士将《关于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建议书》传真至全国人
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03年7月14日,浙江省退休教师刘进成发起、116
人联名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务院和杭州市的“拆迁条例”进行违宪审查的
建议信;2003年11月20日,浙江1611名公民联名发出《要求对公务员录用限制
乙肝(病毒)携带者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和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立法保护的
建议书》……

  然而,据笔者了解,除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回应
了三位博士的公开信之外,其他公民信件大多没得到公开的回应。尽管我也相
信有关部门接到这些信件后不会置之不理,但我认为,在做工作的同时,正面、
及时、负责任地公开回复这些来信,更能体现对公民权益的尊重,更符合现代
国家执政的理念。

  每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总会把不少群众来信带到大会上,由人
大代表们转交的信件往往能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民意的表达应该和身
份没有必然联系,需要重视的是信件的内容,而不是谁写的信。

  公开信所表达的大多涉及公共利益,其内容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
义。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及时把处理进程反馈给写信人和公众,既表明了这些部
门对民意的应有态度,树立了国家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又维护了公民对国家
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摘编自《中国经济时报》2月10日文/艾君)


                  《京华时报》〔20040211 第2版〕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543位普通公民上书呼吁抑制药价

  • 下一篇:权力部门应积极回应公民上书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