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个人文集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维权与抗争:我向看病贵说不的经过(2)         ★★★
维权与抗争:我向看病贵说不的经过(2)
作者:刘飞跃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6-11-29 21:49


酸甜苦辣签名记
我签名签的最多一次是在一个工厂小区,里面下岗工人很多。那是一个上午,小区里工人们三三两两在聊天。我把签名信首先递给了一个60岁左右的老工人,签名信他大概看了一半,就非常激动地喊了起来:“张师傅、王师傅,你们快过来签一个”。于是一下子过来了一、二十人,大家纷纷签名,其中一位师傅说:“我那位老伙计不在,这么好的事我替他签一个行吗?”我说:“不行,签名一定要真实,签字的笔迹要不一样”。签好后我还和师傅们聊了一会,《南方周末》报道中谈到的“有些药像糖水一样,治不了病也死不了人”就是从这儿来的。
有一次我在医院签名,遇到一对夫妇抱着一个小孩坐在医院走廊里,我想这一定是来看病的。于是我把签名信递给了丈夫。他很仔细地看完后,抬走头,语气坚定地说:“我不签”。我有点诧异,我还没有遇到这么坚决拒签的。过了一会儿,我听有人喊那位丈夫:“刘师傅,急诊室的灯坏了,你赶快去修一下”。原来他是医院的职工。
在签名的过程中,最令我感到困难的是一个星期五的上午,天下着毛毛细雨,我往来于火车站、汽车站征集签名,一个多小时下来竟没有签到一个。我当时感觉这事做不下去了。后来一想,人出门在外,警惕性是要比常人高。
这次签名还有一点遗憾,我没到农村去签。但我在城里找过许多农民工,他们往往能讲出许多看不起病的例子,但签名时却不太勇跃。
整个签名应该说签名的比例很高,大约占80%,拒签并不重要,但有些人拒签的理由让我感到心痛。
“签名没什么用,胳膊拧得过大腿?”
“签名给钱吗?给钱我就签”
“别掺乎这些事,个人把自己日子过好就行了”。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对他们说:“表达观点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中国正是因为咱们老百姓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不愿抗争,所以像‘看病贵’这些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才会越演越烈。”
半年的签名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社交沟通能力,还使我对社情民意有了一个更准确的把握。
公开信发表后的反映
2004年1月14日我把543人的签名信用挂号信和电子邮件同时寄给了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和中纪委,随后还寄给了一青年报,该报没有回复。后来此信在海外由中国人权进行了散发,国内第一家报道的媒体是《南方周末》。随后国内外又有多家媒体报道,主要有山东电视台、齐鲁晚报、香港《民报》、《太阳报》、《南华早报》、《德国之声》、《自由亚洲电台》等。广州〈新快报〉3月底又连续两天进行了后续报道。
公开信的消息在海内外披露后,我周围许多人给出了积极评价,由于这件事的影响,以前对我不太理解的一些亲戚、朋友、同事在态度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同时我还收到国内外大量热心朋友的来电来函。西安的一位现役军官辗转找到我家的电话号码,谈了许多对医药的看法,最后他还批评我的公开信太客气了、不够严厉。美国的一位华文教授深夜4点打来电话给我提了四条建议。在众多的群众来信中,有的表示声援,有的谈了看法,有点的要求签名。下面摘取其中一封:
 刘飞跃同志,您好,我叫罗××,住广东佛山市……,我是一个63岁的退体工人,多年得了糖尿病,每月退体金500多元,光吃药就已经花去了½,为了维持起码的三餐,根本无法加强营养,因此手足并发症也出现了,每天生活十分痛苦,早有了厌世的念头。今天在《新快报》上看到你的正义之举,我们广大患者奔走相告,决心和你站在一起。我已把多人签名的信寄给了发改委,还将继续努力。
每当面对这一个个热情洋溢的电话、信件,我只有一个想法:把维护生命健康权的行动坚持下去。并努力把它做好。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维权与抗争:我向看病贵说不的经过(1)

  • 下一篇:失学部落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