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个人文集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非暴力之声——我的民主党观         ★★★
非暴力之声——我的民主党观
作者:刘飞跃 文章来源:北京之春 更新时间:2006-11-23 10:52

     中国民主党自98年诞生一来,争议一直很大,反对组党的大有人在。他们的疑问主要有这样一些:当时具备了组党的条件吗?舆论准备、理论准备好了吗?组党是不是有作秀之嫌?是不是一种机会主义、风头主义?98组党遭到了当局的镇压,给民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98 年我在秦永敏先生租住的一门面房内第一次听到浙江组党的消息,当时的第一感觉是组党的条件成熟了吗?是不是过于急躁了?我对秦永敏先生讲了这个想法,他似乎也认可。时间转眼过去了四、五年时间,我 越来越觉得98组党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是中国民运进程中的一件大事。
      从组党的结果来看,能够让分散在全国各地众多的民运人士归属一个旗号容易吗?要知道不同的人的背景、认识、利益可各不相同啊!有了这种基础,我认为中国民主党已具备了成为一个全国性反对党的雏形。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有了这样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只要我们运作得当,难道不会有力推进民运的进步吗?至于说组党的结果是招致了镇压,损失很大。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98年因组党而直接入狱的人并不多,我本人是湖北民主党的发人之一,至今是自由身。在高压政治环境下,任何动作都会遭到镇压,要想不损失除非不做事。这两年不是仅仅因为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就有几位朋友身陷囹圄吗?98组党推进了民运的进步,扩大了中国民运在国内外的影响,其成效大于损失。
    98组党最大的意义在于组党的方式,他给我们开展民运提供了新思路。98年浙江及随后各省的朋友组党采取了“送上门”的方式:主动、公开到各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这一招不仅新鲜而且管用。一方面它利用了我国现行法律赋于人们组党结社的权利,有效地开展了合法斗争;另一方面有了这种道义上、法律上的支持,他公开挑战共产党事实上对组党的禁锢。这样做理直气壮,当局一定会有点左右为难。这是典型 的非暴力抗争方式,是对当局事实上剥夺人们组党结社权利的不服从。在当前高压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方式是最可取的、最可行的。在98民主党成立前还有其他一些政党和社团,他们采取了秘密的传统的结社方式,其结果是他们的影响远赶不上中国民主党,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受到的镇压却是全面、毁灭式的。我相信98组党所昭示的非暴力抗争方式在今天恶劣的政治环境下一定大有用武之地。
      现在来回答本文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关于条件是否已经具备、各方面是不是准备充分的问题。这些条件主要是针对严格意义上的传统的具有实质意义可实际操作的组党结社而言的。98组党显然不是要组建一个立即能实际运作的政党,这样它对各方面的条件要求并不高,它只是组党的第一步,其象征意义是第一位的。至于说组党是沽名钓鱼、出风头、作秀我是坚决不同意的,这样说对浙江的朋友尤其不公平。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们对组党是严肃、认真和深思熟虑的,其出发点也完全是为了推动民运的进步。当然我也同意98年后期的一些做法有抢班夺权之嫌。
   最后我想谈一谈民主党的现状及末来发展前景。现在海外民主党不止一家,国内民主党也不止一派。对民主党的分裂第一我觉得要严厉抨击,第二要正确认识。不能过于悲观,也不能掉以轻心。民主党的四分五裂严重损害了民主党的声誉,阻碍了民主党的发展。许多人对民主党的批评既源于此,许多人就是因为这种分裂对民主党望而止步,许多人就是因为毫无意义的抢班夺权而心存厌恶。民主党的现状我觉得对不起浙江的首义之举,那些民主党内的大人物们还是应做到“公心之上”而非“私心之上”。
   对民主党的分裂我并不像有些人那样悲观。古往今 来的许多组织、许多团体都闹过分裂,当年的“毛主席”不是被逼得跳过河吗?换一句说,有限的分裂是难以避免的,是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大不可谈分色变。民主党的分裂有它的客观原因。当前恶劣的政治环境、各地朋友之间缺乏沟通、民主党的开放式加入方式、党内领袖级人物的缺乏都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当客观环境好转后,我们完全可以用民主 的原则、用选举的方式、用宽容的精神对民主党进行多元整合。
   民主党既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部或筹委会,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设法让它走向统一那怕是形式上的统一,让它用一个声音讲话,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把民主党做大做强。
 
(责任编辑:admin)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非暴力之声——论非暴力原则

  • 下一篇:非暴力之声——高压下的非暴力运动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