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女记者装疯混入精神病院卧底挖出可怕真相:她们跟我一样正常
|
荐 ★★★ |
|
|
|
女记者装疯混入精神病院卧底挖出可怕真相:她们跟我一样正常 |
|
| 作者:奈莉·布莱 文章来源:ET新闻云 更新时间:2018-03-10 22:02 |
| |
伊丽莎白·珍·寇克恩(笔名奈莉·布莱(Nellie Bly))是一名美国传奇记者,为了了解边缘社会的一角,她潜入了黑井岛精神病院卧底十天。其实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日常往往意想不到的黑暗……
文/奈莉·布莱 Nellie Bly 译/黄意雯
九月二十二日,《世界报》问我,是否愿意为了写一篇有关精神疗养院如何治疗病患,以及病院管理方式等内容的详实报导,住进纽约任何一所精神疗养院?
报社问我是否认为自己的勇气足以熬过这趟任务的磨难?我对精神异常者特征的揣摩程度,能否骗过医生,而且还能在院里融入其他病患,住上一周,又不被院方发现我其实是个潜入院中记录真相的卧底记者?
我相信我可以。我对于自己的演技有信心,自认能佯装到完成任务为止。我能否在黑井岛上的精神疗养院内住上一周?我说我可以,也愿意这么做。
报社给我的指示非常简单,只要我自觉已准备好,就可开始进行。我只需忠实记录自己遭遇的一切;在踏进疗养院高墙之后,我得发掘这个机构的内部运作方式,将之纪录下来。这些运作方式过去一向被头戴白帽的护士巧妙地对外隐瞒,或是被门闩与铁栏遮蔽,真相通常不为外界大众所知。
「报社不是要妳进去后以骇人听闻的耸动论调揭发院中内幕。妳只需如实纪录所见所闻,不论好坏,对这个机构是要赞美或批评,全由妳自己决定。全数如实记录就对了。不过,妳嘴边老是挂着微笑,我比较担心这一点。」编辑这么说。
「我会收起微笑。」语毕,我随即离开报社,准备执行这趟棘手且艰困的任务。
如果我成功潜入我一点都不希望进去的精神疗养院,我不知道院内除了平淡的生活琐事之外,还会有那些遭遇。我不认为这样的机构内会有管理不当或什么残忍的行径。
我一直想知道精神疗养院内的生活究竟是何等情境,希望能确知那些精神失常者,那些无助的上帝子民,都能得到妥善的照护和关怀。我曾耳闻有些精神疗养院会凌虐病患,但我认为那不过是夸大之辞或虚构之事。然而,我心中还是暗自希望能了解院内的真实状况。
一想到这些精神异常者完全被机构管理者掌控,我不禁暗自心惊。只要院方有意刁难,病患就算有再多眼泪与恳求,也都无法重获自由。我急切地接下这个能让我了解黑井岛精神疗养院内运作方式的任务。
「一旦我成功混进去,你打算怎么把我弄出来?」我问报社编辑。
「我还不知道。不过,一旦我们说明妳的身分和妳装疯进入疗养院的目的,就有办法救妳出来。不过妳得先进得去才行。」
对于能否骗过精神疾病专家,顺利住进疗养院,我只有丁点儿信心,但我想报社编辑就更少了。
这趟任务的前期准备全得由我自行规画,唯独一事我和报社已事先决定,那就是我将以娜莉.布朗(Nellie Brown)为化名进行任务。这个化名的缩写和我的真名相同,除了方便编辑追查我的行踪,也能让他协助我摆脱可能遭遇的麻烦和危险。
病患要进入疗养院有多种方法,但我一个也不知道。不过,如下两个途径我打算择一实行,一是我在友人家中装疯,然后由两位合格医师证明我需要入院;二是利用治安法庭达成目的。
几经思量后,我想,惊动朋友或是利用好心的医师来达成目的都不是上策。此外,为了让我顺利进入疗养院,我的友人还得装穷。不幸的是,仔细一想,我发现除了自己之外,我实在没几个熟人需要为生活挣扎。因此,我最后拟定了通盘计划,将佯装成穷困、精神失常的不幸女子,不论随之而来的结果多么难以忍受,我也绝不逃避。
在佯装病患入住期间,我经历了许多事情,也眼见、耳闻到诸多施加在这群无助的人身上的所谓「疗法」;不过,我很快就被报社营救出去。
离开疗养院那时,我的情绪是欣喜与遗憾参半的。欣喜是因为我有幸能再次呼吸到天堂般的自由气息;遗憾则是因为我未能带着某些和我共同生活、一起受苦的不幸女子离开。我深信,她们不论是与现在或当时的我相较,神智都和我一样正常。
但在此容我先说明一件事:打从我住进疗养院那一刻起,就没打算继续佯装精神失常。奇怪的是,我的言行举止越是寻常,所有专家就认定我的精神越是有异— 唯独一位医生除外。他的视病犹亲与温和有礼,我会铭记在心。
(来源:ET新闻云 https://www.ettoday.net/dalemon/post/34065 2018-03-07)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