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声明与报告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饭局已死,忠诚万岁         ★★★
饭局已死,忠诚万岁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6-25 19:06
5月以来,中共对“违规吃喝”的整肃显著升级,除重申“八项规定”与“饭局20禁”外,多地出台极端做法——如禁止公职人员三人以上聚餐避免他们“拉帮结派”搞小圈子、签署承诺书、按人头谈话等。6月18日,中央党媒罕见发文指责地方“层层加码”,把“禁止违规吃喝”简单等同于“禁止吃喝”是懒政,是形式主义的变种,让商家失了生意,也让民生烟火黯淡,引发广泛关注。

在表面看来,党媒的批评是成立的。在对“饭局”的整肃行动高压之下,吃个饭都要自证清白的荒谬政令让官场怨声载道,大量体制内人员私下抱怨此举已经严重侵入个人生活,拍照吃饭、打卡、发朋友圈、聚会合影都成为“高风险行为”,造成心理压抑与普遍不满。餐饮业更是大受冲击,进而波及多个经济领域,对已经处于下行状态的中国经济造成雪上加霜的冲击。

然而事实上当然这又是极权制度下的又一则天大笑话。党媒的批评将社会舆论对“饭局禁令”的不满归因于“地方执行过度”,从而掩盖中央治理指令的模糊性与高压性,仿佛中央是慈母,而地方是狠爸。这是一套极致的政治语言欺骗术:禁饭的是你,过火的还是你;发文的是我们,出事的还是你;饭不许吃,锅你来背,话我们来讲。中央永远“英明正确”,基层永远“误读乱搞”。

“饭局禁令”说到底,不是什么“八项规定深化”,而是定于一尊的极权主义体制自我收紧到政治生活化控制的程度了。它显示的并非是治理细节小事,而是极权治理新边界的浮现——它是制度信任危机的映射,是权力体系收缩与自保的极限动作,更是一个政体深陷内卷与断裂的制度病理标本。

地方饭局禁令“层层加码”,不是“误解中央”,而是极权制度逻辑的宿命。“中央八项规定”最初于2012年在习近平登基后出台,本质上是一场通过控制作风来重塑党内权威与忠诚体系的政治工程。十余年来,它已不再是单纯的纪律规范,而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织控制逻辑,强调纪律优先于法治,强调对官员行为的细节规训,强调守纪律即忠诚。作为习近平治党标志性动作的“习八条”,表面是整顿官场作风,实为重建“忠诚秩序”,是对习近平个人的忠诚测验机制。

而在当前,中共长期依赖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的“绩效合法性”系统治随着经济放缓与民生恶化,合法性资源持续枯竭,愈发依赖纪律惩治、舆论灌输与组织控制。从“习八条”到“饭局20禁”、“三人聚餐禁令”,三者之间并非碎片化事件,而是互为因果的政治治理链,象征着定于一尊的政权治理已经从“绩效管理”彻底滑入“恐惧管理”阶段,不再通过提供利益换取顺从,而是不断强化行为纪律,用压抑与监控维持秩序。这是统治资源从实质性治理能力向纯粹组织控制力转化的表现,意味着中共的合法性基础已经严重内缩。

各地“层层加码”整肃饭局,表面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与“禁酒令”精神,实质却折射出中共体制运行的深层逻辑缺陷与权力生态焦虑。习近平的全部合法性来源于权斗胜利、组织忠诚、宣传塑造的党机器,中共的合法性焦虑就是习近平的合法性焦虑,而定于一尊更是使其的安全焦虑需要体制越服从,自己的地位才越稳固。换句话说,饭局之禁,是极权政治合法性焦虑与习近平个人合法性焦虑的自我放大产物。饭桌上的刀,不是割向饭菜,更是用来清洗政治信任、划分忠诚边界、推卸治理责任的工具。

在一个无法制度化政治忠诚的体制内,行为层面的规训被当作表达忠诚的替代品。政治忠诚是习天下时代体制官僚的生存唯一标准,政策正确与否不再重要,生存靠“低调”、“表态”、“报告”与“汇报”,忠诚越是靠行为符号来衡量,忠诚的表演越成为必修课。由此形成整个体制的上面继续紧绷纪律,下面继续揣摩方向,人人都怕出错,但人人都不能不做。

这是一种典型的“表演性忠诚”末期极权政治生态,官僚为保自身安全不得不“过度执行”甚至“层层加码”,从而形成一场不以治理为目的的忠诚竞赛。“饭局禁令”不是治理工具,而是政治姿态的道具;它不是为了禁止饭局,而是为了“祭献忠诚”;它不是中央明文命令,而是地方“自觉表演”的产物。这正是中国极权体制下“表演性忠诚”的悖论本质。

因而,饭桌之禁,表面上是纪律问题,实质上是制度合法性危机的折射。饭桌之禁,远非一纸政策的事,它是习天下时代“表演性忠诚”的舞台,而将生活仪式转化为政治态度显示了体制对人、对联结、对日常生活的全面规训的时代特征。“禁止饭局”正是在这一治理逻辑下的自然衍生,它并非针对腐败,而是用于维护体制内部忠诚的可控性边界的一种日常化工具。

一个社会若连吃饭这件事都被列入政治纪律清单,它就已经走进了制度的精神病区。在中国,“饭局”从来不仅仅是饭局,是在非制度空间中社会关系、个体维系联系、基层互动与体制自运行的润滑剂。今天的“饭局恐惧”,本质上正是习天下时代整个官僚体系的崩塌,饭局不是问题,聚餐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组织不再信任任何人拥有“非组织化生活”。它不信任你能守纪律;不信任你能在饭桌不谈政;不信任你能在关系中不谋权;它甚至不信任你能作为一个“正常人”自由生活。

这不是党媒说的什么形式主义的变种,而是专制政权末期治理的自然形态。这个体制已经不相信人,只相信“禁止人与人接近”本身。体制不是在管纪律,是在管你和谁产生连接,是想知道你到底和谁喝了那碗不忠诚的鸡汤,要的是孤岛一样的官僚,只能泡在组织的汤里,泡软,泡烂,最后泡得只剩党性。

越“忠诚化”的制度,越激发普遍性的厌倦与逃避心理。这将促使更多人开始心理出走、文化反感、甚至制度离心化。虽未必会走上反抗之路,但党国体制的“认同基础”将逐步崩解。一个连饭桌都不允许存在自由的政权,最终也无法容纳正常的人民,更无法维系统治的稳定。

未来的中共政治生态将越来越冷酷、越来越孤立、越来越封闭,但也会越来越空洞、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崩坏。一顿饭里藏着一个体制的末日征兆。这个政权,终将死于自己的恐惧。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中共系统性吸纳台湾网红进行“认知战”

  • 下一篇:极权主义体制遮蔽真相的“纪晓岚逻辑”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