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4日上午9点,南京市政府门前已有1200余名企业军转干部上访,他们集中在广场上,等待市政府官员接访。大家发现情况有所变化:去年11月3日上访,有300余名警力、50余辆警车,天上还有直升飞机盘旋;今天,如临大敌的架势不见了:而只有少数警察在巡视。但是,政府官员以冷漠的态度拒不接待,把七八十岁的“老兵”们晾在了广场上吹冷风。这时上访者群情激愤,高呼:“维权无罪”、“上访有理”的口号,要求问责“11?3”坐阵指挥打人的策划者。同志们说:市里不接待,我们到省里去,在共和国的蓝天下,总能找到说理的地方。被逼无奈的企业军转干部,只好步行到省里上访。 从市政府到省政府所在地,大约有六、七里路,公交线路有8站。但是,老同志们一致要求步行前往。有的说:即使倒在路上也要作最后拼搏;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了活得有尊严,值得! 1200多人的上访大军,排着三四百米长的队伍,喊着“一、二、三、四”的响亮口号,踏着军旅步伐,沿着从鸡鸣寺经鼓楼广场到北京西路的人行道,浩浩荡荡前进。其中有抗美援朝时期的老兵,有陆、海、空三军退役军官,他们都是企业军转干部,手中举着“企业军转干部维权”的牌子,许多市民都表示理解和同情,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呢? 上访队伍到达北京西路西康路路口时,遭到了南京市政府调来的几百名警察,组成三道人墙堵截、拉扯、推搡,企图阻止队伍前进。上访队伍保持高度的法制观念,冲过人墙继续前进。11:40分,上访队伍到达省政府对面等待。 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南京市企业军转干部大规模上访很重视,信访局秦局长迅速找到南京市的薛副秘书长、庞副局长接谈上访代表。6名上访代表和自行列席的军转干部,重申了2月3日在省里上访所谈的问题。指出:南京市既不落实,又拒绝接待,态度非常冷漠,这次奔访是迫不得已的。省秦局长说:同城统一“定补”标准(主要指江宁区团以上干部按公务员待遇、营以下每人定补1400元),请南京市认真研究解决;要求朱善璐书记接谈,请市里安排。南京市薛副秘书长表示,3月底之前给予答复。商谈一直到下午2:30结束。老兵们意志坚强,忍着饥渴,听完代表们通报情况后才纷纷离去。 这次发生的千人上访,是全体企业军转干部在十多年上访中累积怨气的总爆发,是全体战友对“同城不同政策”的一次总回答。南京市委、市政府应该坚持“为民、亲民、爱民”的传统,不要当成一句口号,只见雷声不见下雨,“干旱”已十分严重。贫富差距已是当今社会现实的众矢之的。 南京市企业军转干部,再次请求南京市委、市政府必须按照“国防法”、“兵役法”、“军官法”以及中发[1998]7号文件办事,还我干部身份,落实军转干部政策。我们将翘首期盼,试目以待! 南京市企业军转干部 2010年3月6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