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下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害事件,患者李梦南购买一把水果刀,来到该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对4名医务人员行凶。实习医生王浩离门口最近,不及躲闪,被刺中颈动脉,后因伤情过重,不幸死亡,其余3名医务人员在躲避和搏斗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
事件发生后再次震惊社会,这是一起暴力凶杀案,也是一起清楚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无论是从法律还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说,社会舆论应毫无疑问地谴责行凶者,但现实却不是这样。腾讯网在转载此事件报道后,竟然有4018人在网站设置的“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的投票中选择了“高兴”,占到总人数的65%。
同时,这类恶性事件并不是今天才有,此前就已发生多起,且有越演越烈之势。2009年6月21日,一名患者术后死亡,家属组织医闹手持匕首冲进南平市第一医院,致使10余医护人员被砍伤,其中一人身中6刀; 2011年1月31日,死亡患者家属在新华医院急诊楼门口设灵堂、拉横幅,而后冲入心胸外科病区,捅伤心胸外科副主任。行凶者还企图将受害人从八楼推下,事件致十名医护人员受伤;2011年9月15日,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被她曾经的患者持刀砍成重伤,引发业界震动。
这类事件的一再发生,说明背后有深刻的社会、政策原因。看看社会大众和网友一边倒的评论,就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我是一个上班族,但是生病不敢进医院。原因很简单,高昂的医药费让我却步。我的理解是,医院就是屠宰场”;“老百姓现在看病真的不容易,尤其是在外地,有的医生对病人的态度是让人寒心。不管你有什么病,也不管你的情况,一开药就是几百,让病人苦不堪言。”;“医疗体制不变,这类事件还会重演”。
医院和医生乱开药、开新药、开贵药、开大处方、开大检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仅如此,一些医生为了达到多开药赚取回扣的目的,还常夸大患者病情或者隐满患者病情,以致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这些行为大大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产生对立和仇恨情绪就在所难免。
尽管社会和舆论对此抨击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并没有管住医生手中的那支笔。其原因就在于目前以“以药养医”为核心的医疗制度。据资料显示,现在政府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不及医院支出的10%。为了保证医院的运转,为了提高医生的办公条件和生活待遇,医院和医生对于卖药就有了巨大的难以遏制的压力和动力。
当医患冲突发生后,不仅仅医院和医生是受害者,患者和整个社会都是受害者。很显然,加大投入、改变现行的医疗体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这是政府的责任。
我们注意到,从2009年开始,政府就启动了医改行动,并在17个试点城市对公立医院进行了以医药分离为主的改革试点。但时至今日三年的时间已过去了,公立医院的改革还未全面铺开。我们认为这一试点过程的时间太长,做法上过于保守和谨慎。医患纠纷与悲剧性事件不能再重演了,是到了政府履行职责、全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了。在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全面铺开对公立医院的实质性的改革。这既是百姓的呼声,也是整个社会的呼声。
民生观察工作室
2012-3-2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