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中共拒不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原由探讨         ★★★
中共拒不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原由探讨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5-26 21:47

(编者按:中国反腐屡创佳绩,但腐败存量未除而增量持续的现实证明中共拒不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治标不是本的反腐是欺世盗名的权斗,根本不会真正扼制腐败。中国无法推行官员公布财产的症结,不是目前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原因,而是财产公开直接涉及党政高级官员切身利益,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主观阻扰,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施行。当改革涉及到官员自身的权益,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决定政策制定和政策走向的巨大权力的时候,改革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历史已一再证明,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没有宪政民主制度的保障,官员公示财产不可能得到真正落实。)

 

 

一、中共腐败存量未清除增量在持续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2025422日公布最新反腐数据,显示今年首三个月有18.5万人被处分,相比去年同期的12.1万人大增超过50%。其中,被处分的省部级干部人数有14人,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两人。

 

中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共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长李刚,去年9月底因中纪委刀刃向内而落马,22日也被官方宣布逮捕,成为今年第14名被捕的中管干部。副部级的李刚,是官方展开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教育整顿两年多来被查的最高级别官员,被中国官媒形容是“内鬼”。

 

中纪委续指,今年以来多名主政地方或部门的“一把手”相继落马,也释放了从“关键少数”抓起严起的强烈信号。

 

唐任伍指出,中国各地近年不断出现环环相扣的塌方式腐败,牵涉范围触目惊心,引发中共高层警惕,不断加大反腐力度震慑贪官。目前官方不断深挖各地团伙式腐败,随之而来的无疑将是更多高级别干部的落马。

 

中纪委也警告,当前腐败存量尚未清除,增量还在持续发生,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任务仍艰巨繁重,要求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坚决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预告今年反腐力度可能再创新高。

 

 

二、文明世界防范权力腐败的利器是包括官员财产公示的阳光法案

 

 

阳光法案(sunshine law),又称“信息自由法”、“资讯公开”或“资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是应用于促使政府机关的资讯向民众公开的一个通称,其基本假定是“在一个民主社会,人民有权利知道有关公共政策方面的决定究竟是如何达成的。阳光法案的基本出发点是“人民有知的权利”,但却有人批评此举可能妨碍了决策官员以秘密方式处理政务的作法。

 

目前一般人所理解的阳光法案,具有较为广泛的意义,包括制定诸如政治献金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游说法、利益冲突回避法、资讯自由法、行政程序法等,目的在防止或减少政府机关及人员(包括民意机关代表)违法、滥权、自肥等行为的发生。

 

中华民国(台湾)于2005126日制定了《政府资讯公开法》,同年1228日公布生效;于1993615日制定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同年72日公布生效。

 

美国于1967年通过《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FOIA)是美国关于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行政法规。

 

瑞典在1766年制定信息自由法并写入瑞典宪法,是历史上首条的信息自由法。在瑞典信息自由法被称为Offentlighetsprincipen(公众使用原则),并一直有效至今。

 

 

 

三、习氏虚假反腐的虚伪性

 

中国新领导接班后不断出台各种禁止奢华的规定,但被视为反腐利器的全国财产数据库却至今没有建立。有评论认为,中国公民没有言论自由,官员财产不公开等是当前中国官场制度性腐败泛滥的主因。

 

路透社报道,中国早在2010年就提出过有关建立全国范围官员财产数据库的想法。在许多专家看来,这一方面可有力抑制房价的攀升;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财产信息库,方便公众监督打击腐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2年三月正式上任以来,虽将反腐廉政作为工作重点,但所谓“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反腐“成果”,更多还是源于民间网络曝光,而建立官员财产数据库等制度性的反腐措施却至今仍未实现。

 

 

 

四、文明世界官员财产公示的成功经验

 

法国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政治家生活资金透明度法》,这是规范公职人员财产申报的一项专门法律。根据该法规,宪法委员会在《政府公报》上公布总统选举的结果时,必须附上当选者的财产申报单。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的议员在上任后的1 5天内,也必须向各自所属的议院办公厅提交一份以其名誉作保的准确、真实的财产状况申报单。此外,所有政府成员和一些地方官员在被任命或上任后的1 5天内,要向专门委员会的主席提交一份个人财产状况申报单,并在任期结束时,再次提交一份新的财产清单。议会办公厅或委员会按法定程序对申报者的财产变化情况作一份报告,并将其公布在《政府公报》上。一旦公职人员被发现拥有的财产与其合法收入不相符,而该官员又不能说明其正当来源,即视为非法所得而予以惩处。

 

法国《公职总法典》规定,"禁止公务员兼任其他有利可图的工作"。而且,当公务员的配偶以职业身份从事一项有利可图的私人活动时,该公务员必须向其所属的行政部门或公共事业单位声明。

 

正是依靠这一套完备的财产申报制度,法国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官员的清廉,对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进行防范和打击。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有了超过30年的历史。在这30年中,包括一名美国众议院议长在内的不少美国高官都曾因为这项制度而受到惩处。

 

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始于1978年颁布的《政府官员行为道德法》。根据这项法律,包括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同时,财产申报不只限于申报者本人,还须包括其配偶和抚养子女的有关情况。除在国家安全部门工作或其他不宜暴露身份的官员外,各受理申报的机关均须将财产申报资料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规定,必须申报的内容包括各种渠道的利益所得、接受的礼品以及资产和负债等。同时法律还规定,联邦政府公职人员在离职后被禁止从事某些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减少腐败和防止政府官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

 

此外,该项法令还对官员接受礼物和酬金的披露进行了细致明确的限定。对于拒不申报、谎报、漏报、无故拖延申报者,司法部可对当事人提出民事诉讼,对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人,司法部可提出刑事诉讼。

 

财产申报制度实行之后,美国有很多官员都因违反规定而受到了处理。例如美国前众议院议长詹姆士·赖特,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迫辞职的众议院议长。导致他辞职的直接原因是有关部门发现他在1989年之前的10年中曾经6 9次违反国会关于议员财产收入的法规。其违规的主要事实包括,接受了一位房地产开发商的累计价值14万多美元的馈赠;违反有关议员演讲费收入的规定,通过出书获取稿酬5万美元且没有进行申报。为了查清赖特的问题,众议院道德委员会进行了历时10个月、耗资150万美元的调查,最终迫使赖特辞去众议院议长职务。

 

在过去30多年里,财产申报制度成为美国政府打击腐败的有力工具。通过审查官员的财产状况,可以及时发现和铲除腐败的苗头。在政府直接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之下,美国政府官员轻易不敢以身试法,绝大多数官员都会老老实实申报自己的财产。

 

 

 

五、中共在官员财产公布问题上的虚与委蛇

 

1980年代,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被首次提出。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但未能实际进入立法程序。19954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2005年,在公务员法的制定过程中,对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予以规范的建议最终未被采纳。20054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200611日起实行,该法中重申了《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严禁在经济实体中兼职或者兼职取酬”的规定。200682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作为重要的党内法规颁布实施。

 

2010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其中“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5年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2006年发布的《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同时废止。”

 

2013123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二次会议公报指出,“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但除了口头却无下文。

 

 

六、中共没有一个地方将官员财产公开进行到底

 

中国40个地区试点官员财产公开,半数以上昙花一现,这还是个客气说法;严格说来,没有一个地方将官员财产公开进行到底,这就是我国财产反腐生态现状。

 

一些地方的试点,确是当时权力的“雄心壮志”,由于权力自身家庭财产公布都有所保留,只让新任领导公示家庭财产,显然先天性底气不足,没有理由让下属官员公开到底,这是昙花一现的主因之一。此次哈尔滨提出对新提拔人选公开家庭财产,既有不公平一面,也有底气不足一面,还有遭遇质疑和反倒逼一面,谁能看好呢?

 

施行一项吏治重大举措,单靠权力雄心壮志是不够的,还要靠法治强制进行到底。一旦立法让官员财产公布到底,大小官员就推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要让下属官员家庭财产公开到底,首先自身就要将家庭财产公布到底,并经得起民众监督、检验后,下属官员就没有理由不公开。事实上,我国近40个地方官员财产申报,有哪个地方立法强制执行?又有哪个地方长官团队率先将自己家庭财产公布到底?几乎都没做到,也就几乎都成了昙花一现。

不少地方都是把官员财产公开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去做,而没真正作为吏治工程去做;出现虎头蛇尾、昙花一现、烂尾并不为怪。多年来,民众把官员财产公布高举、热炒、推至前台,就是因为许多官员家庭财产严重与家庭收入不相符,释放着官僚腐败的气息。民众主要是想通过官员财产公开帮助吏治反腐,清除官僚腐败,打造清廉政府和清廉干部,给可持续发展和执政为民扫清障碍。并不是要各地做做样子,亮亮嗓子。

 

 

 

七、北京镇压要求官员公布财产者,北京许志永博士及江西刘萍、魏忠平等遭重判

 

中国至少有10名活动人士因倡议政府官员财产公开而遭当局逮捕。

 

法新社报道说,其中数人的代表律师梁晓军201359日透露,其中一人被控煽动颠覆国家罪,其他人都被控非法集会罪名。

 

这些被捕的活动人士参与了当年3月在北京一闹市区打出横幅标语要求通过立法规定政府官员财产公开的活动。

 

江西刘萍以及魏忠平早年多次响应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的号召,上街举牌要求官员公示财产,并声援被判入狱的律师丁家喜等公民运动成员。两人2013年被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刑拘。随后,当局将他们的指控罪名变更为“非法集会”,并追加“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罪名。2014年,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法院分别判处刘萍和魏忠平有期徒刑6年零6个月。

 

据悉,刘萍以及魏忠平在被关押期间都遭到当局刑讯逼供。

 

北京市中级法院2014411日对新公民运动发起人之一,法律学者许志永被指控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一审判决上诉作出驳回决定,维持监禁4年的原判。并指这一宣判是终审,不得再上诉。新公民运动组织在其网站上立即发表声明,绝不接受这一非法及荒谬的宣判。

 

根据法新社发自北京报道,对许志永上诉案的宣判几乎是闭门宣判,没有允许外国媒体进入法庭,也没有允许外国驻北京机构官员旁听。在法庭外聚集的部分支持者也被警方严密监视,警方加大了对法院外围的监控。法院内,许志永本人以及律师都在法庭做了申诉,在此之前,许志永曾对今天的宣判作出警告,如果二审不对一审的判决作出修正,那么中国就不要奢谈法制。

 

据本台对许志永律师的采访,许志永以及他的律师其实并不对今天判决更改一审的决定抱任何希望。但许志永的律师张庆方指出 : 当局对新公民运动是不讲法律的,所以在一审判决之后,我们就知道二审只是一个形式。但我们也在观望,看当局究竟还要不要法制,从一年多以来,我们看到中国的法制在不断倒退,他们是越来越没有底线。但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守住法律的底线。在二审法官宣布驳回我们上诉的理由的时候,许志永就说了三句话如此荒谬的判决不能阻挡人类进步的潮流,共产专制的阴霾必将散去,自由,公义和爱的阳光必将普照中华大地。

 

著名维权人士胡佳接受本台专访也认为法庭维持一审判决是必然的。

 

胡佳说 :实际上没有什么意外,你想如果当局想要改正错误的话,就会在二审的时候采取公开审理的形式,尊重所有的司法程序,也给律师充分辩护的权利,也会按照律师和许志永的要求,传唤几个证人出庭。可是人们看到了,许志永在之前要求跟律师开会,当局回复可以书面陈述,我们就明白了,当局既要达到对内实行震慑维稳,比如对许志永判刑,同时又要尽可能减少庭审过程中形成的国际聚焦的压力。

 

 

八、中共重判要求官员公布财产的原因分析

 

关于中国当局为什么要对只是公开要求官员公布财产的新公民运动参加者严审严判,胡佳分析说 :

 

因素是多重的。首先来讲,新公民运动的活动最主要区域是在北京。北京这座城市我们可以举2003年萨斯的例子来看,那一年也是许志永上书全国人大的阶段。北京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件,就是北京也发现了萨斯。萨斯在香港或在世界其他地方或上海等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不能提起中国政府的兴趣,只有到了北京这座城市沦陷的时候,当局才发动这个国家的全部机器,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比如罢免了卫生部长或北京市市长。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可以说不亚于中国其他所有城市相加的总和,维稳的力度和维稳的重要性也不亚于其他所有城市总和,是特定的政治中心,在这里面所有的事情都要被上纲上线。所以新公民运动是在北京,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新公民运动虽然人数不多,前后参与人数总共才230位,但是却已经形成非组织化可是有团队性质。它是开放式的,没有谁是领导,许志永不是,丁家喜不是,赵常青也不是,谁要是想参与就来这里大家一起合作,来做任何的事情,大到一个战略,小到具体的一个集会,几点到哪里举牌,怎么样一个程序,谁来拍照,由谁来发布到网上,都是由一个团队来存在。

 

而且新公民运动采取标识化运作,选定公民这两个字,因为在中国的网络上对很多字都是很敏感,都封锁,设定成关键词。但公民这个词在法律在现实中出现率太高了。当时记得在与丁家喜和许志永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明白,就是你不可能把公民这个词也设置成网络上的敏感词吧。选择新公民这个词,新公民运动选定蓝底和孙中山手书的公民两个字作为标识符号,印制了公民衫,上面写着公民公义和爱,还制作了公民伞这样一系列的东西。当局就注意到了,因为你想在大街上看到前面走过来10多个穿着同样衣服,这已经是相当形式的团队性质的符号,很有冲击力。我们还做了一百多个横幅,还发了数百件这样的公民衫,而且徽章可以多达几千枚,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局就已经恐慌了。当局认为,这是在推延一种开放型的结社,这就是政党的雏形,所以要把这样的威胁打击在萌芽状态。

 

还有两点,第一,新公民运动开始的时候是在网络上进行,在18大之后,在201212月于国际反腐日在网络上发起争取签名,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直指的对象,就是18大之后刚刚选举上来的205名中央委员,就是中国共产党权力的巅峰,他们也是贪腐的最高位人员。开始在网上征集,但互联网上的一片肃杀把这些所有的号召等等都清洗得一干二净。这就逼迫新公民运动不得不走向街头,在街头展开横幅,横幅上写有姓名,有邮件地址,有手机号码去征集签名。这是一个被迫之举,但恰恰就是这种形式即街头化,组织化和表达政治诉求这三项要素,使共产党非常恐惧,因为这种形式像茉莉花革命,或是天鹅绒革命,能真正触及到共产党,不是那些海外的什么战争,不是中日的钓鱼岛,不是中印这样与周边国家的冲突能够触动共产党,而是中国的内部的变化,社会的变革,是劳工大众是社会的底层的觉醒。街头化,组织化和表达政治诉求这跟89六四是一脉相承的。

 

虽然现在人数很少,就像昨天丁家喜所做的陈述,每一个人,每一次的行动都有可能是能煽动起风暴的蝴蝶。当局当然极具恐慌,一定要对这些群体加以限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历来都讲究恐怖治国赤色恐怖。当中宣部体系,以谎言治国越来越被微博,推特,社交媒体,威信朋友圈打得七零八落千疮百孔的时候,那就祭起第二个手段即恐怖治国。

 

所谓恐怖手段就是杀一儆万,特别是要对首要分子,所谓的一小撮的团体进行打击。其实打击不是目的,因为这些人对当局的威胁大不到哪儿去,但是用打击来震慑四方。打击一个教育一片,震慑一方,这是政法委内部的一个说法。新公民运动因为发生在北京,虽然人数少,但有强烈的组织化的外在形象,已经形成开放的,有凝聚力的团队。

 

共产党在2006年打击过高智晟,2008年打击过胡佳,2009年关押过刘晓波之后,需要寻找一个政治性的案件,就像原来所说杀20万人保20年平安一样,必须要在隔一段时间就设立一个政治案件,树立一个打击对象,在北京对这些蠢蠢欲动的公民进行震慑。

 

北京本来就是在中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地方,国际媒体,国际外交机构都在这里,北京是与欧洲的布鲁塞尔,美洲的华盛顿一样的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三大城市之一,在这里打击一个人就会辐射到整个全国,显示在北京都照打不误,那么其他地方的人你还想刺毛,还想要跟当局叫板 ?!当局就是要想达到这样的震慑目的。这是最重要的目的,当局用重判许志永,接下来还会再判丁家喜,赵常青,张宝成他们,来达到警告所有的人,你们都看到了吧,如果你们再敢上街头,拉开横幅,再敢公开要求官员财产公示,那么新公民运动的这些人就是下场。这是当局一套维稳的思路,65年来,从毛泽东到第五帝国习近平第五代,都没有加以半点变化的维稳思路。

 

 

 

 

九、中共官员不公布财产的十八大理由

 

早在三十多年前的1987年,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就在中国被首次提出,至今没有实施。期间,各地曾推动试点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结果都是不了了之,再没下文。2011227日上午,温总理接受采访时也说,从长远看,我们还是应该实行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韩德云,曾连续多年提交官员财产申报公开提案,据说该提案一提出,全场立刻鸦雀无声,人民代表们怀着同样的心情,以守护同一个秘密的默契,无声中坚定地为人民按下了否决钮,否决率高达99.99%

 

领导和专家们共总结出18个原因,以说明当前中国不宜推行该制度,以下为各位专家的发言。

 

针对一小撮人提出要求公布官员财产的问题,上级领导组织了有关专家进行了一场论证会。

1、刘主任:我们没有必要学习西方的那一套,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2、张委员:公布官员的财产,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不能操之过急。

3、王代表:我们的干部廉洁公正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我们没有必要通过公布官员的财产来证明这一点。

4、李院士:我们的干部都是广大群众一致拥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其他人无权说三道四。

5、赵老师:干部的财产就是国家的财产,国家的财产就是国家的机密,我们应该保护国家的机密。

6、陈书记:我们应该加强团结,而不要制造内部的人为矛盾、挑拨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7、孙局长: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着眼长远,而不要在个人财产问题上纠缠不清,那是鼠目寸光、斤斤计较。

8、丁主席:没有公布干部的财产,我们取得了经济上高速度的发展。这足以证明我们的模式是正确的。

9、马博士:我们设立了多个反贪和纪检机构。如果公布官员的财产,很有可能导致这些机构人员失业,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10、徐院长:我们每年抓到的贪官数量居世界前列,这足以证明我们的反贪体制是最健全、最有效的,我们没有必要改变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正确道路。

11、彭校长: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干部和群众。既然不能公布群众的私有财产,为什么要公布干部的私有财产?

12、马政委:其实不公布干部的财产,并不等于我们就不知道他们的财产。我们对每一个干部有多少钱了如指掌。不公布他们的财产,有利于组织上掌握主动权。

13、柳部长:我们有一只过得硬的干部队伍,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保护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事业成功,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14、邓教授:我们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公布官员财产,我们的文明能延续至今,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15、孔教授:如果不能保护官员的隐私,谁愿意去当官?这会严重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16、胡主编:如果公布了官员的财产,让大家都看到官员的贫穷,谁愿意从政?

17、魏博士:如果要求强行公布官员的财产,极少数官员会将财产转移到国外,这会导致中国总财富的流失。

18、蔡院长:我同意上述魏博士的看法,如果公布官员财产,结果是老实的官员公布了财产,而不老实的官员把财产转移走了,这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

结论

专家论证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反对公布干部财产,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十、哪些人在阻止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

 

公开党政官员财产的呼声日渐高涨,一喊就是十几年。每年的两会上也多有委员提出这样的议案。但是,喊归喊,议归议,提归提,即使有关调查问卷显示,超过八成的公众,超过七成的公职人员都认为应该公开。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仍然是:从“条件尚不成熟”、“全面推行尚存一定困难”到“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再到“适时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建议”、“已着手起草建议稿”。似乎“话已经说尽”,想要实施实在太难。

 

官员财产公示究竟难在哪里?有分析认为,对财产公示持反对态度的官员,有的可能家庭财产较多,尽管财产来源合法,但不愿“露富”;有的则是其家庭财产中有较多,甚至大量来源不明或来源非法的部分。这些官员自然会通过各种渠道,编造包括“条件不成熟论”在内的各种理由阻止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出台。由此看来,最大的阻力关键一点,是来自大大小小的官员自身,他们最害怕公开自已和家人的财产和收入。

 

官僚阶层坚决抵制财产公示。他们是中国最有权力的阶层,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也绝不会轻易让别人做。“阳光法案”迟迟不能出台,其根本原因不在技术环节,而在于它涉及反腐倡廉等许多领域,触及掌权者的切身利益。试想,一旦官员财产公示最终成为法律,有人再想利用权力非法捞钱、聚财,还会像现在这样容易吗?官员财产公示制度说到底是“治官”的制度。革自己的“命”总是不舒服的,一些官员会自觉不自觉地为这项制度的执行设置障碍。

 

 

十一、官员财产公开难在哪?

 

官员财产公开,是一条国际通用、行之有效的“阳光法案”。在吏治清明的国家,官员的隐私空间比普通公众要小一些,就连其家庭成员的信息也并非单纯的个人隐私,而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公众有权知晓这种公共资源信息。

 

就目前来看,我国官员的财产申报距财产公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一些官员就财产、投资、子女就业等方面的申报,都是向组织报告,向申报者的上级或领导报告,而不是向人民报告。至于报告的内容是否属实,人民也无法知道。而且,从已查实的一些贪腐案件来看,以往的这些“报告”似乎也没有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作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官员财产公开是民心所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11)》显示,在被调查的公众中,高达81.4%的人认为公职人员应当公开其财产状况。从学历和就业状况来看,从小学学历到博士学历者、从学生到离退休者,均普遍认同公开公职人员的财产。即便是被调查的公职人员,亦普遍认可财产公开。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公职人员中,有70%认为应当公开公职人员的财产。在不同行政级别的认同者中,省部级和司局级公职人员比例最高,超过80%认为应当公开财产。

 

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1800多年前的诸葛亮在《自表后主》中就曾公开过自己的家产:“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封建重臣尚能如此,以“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共产党干部更应无所畏惧。在最近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新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毫不讳言:“财产早就申报了,大家可去中纪委查一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也表示,“关于财产公开,我会按照中央的安排,如实地填写相关的情况,如果有要求,我愿意公开,没有任何问题。”由此可见,廉洁奉公、洁身自爱的领导干部无不对财产公开持积极的支持态度。相反,只有那些“屁股不干净”的官员才会反对财产公开。

 

财产公开是基本制度也是基础制度。很多国家的经验证明,越公开、收入透明度越高的地方,越稳定。当然,财产公开需要一个过程,但不是技术问题,立法更不是难点,而是决心问题。官员财产难以公开的最大症结,不是目前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原因,而是财产公开直接涉及党政高级官员切身利益,受到既得利益群体的主观阻扰,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施行。当改革涉及到官员自身的权益,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决定政策制定和政策走向的巨大权力的时候,改革就会变得异常艰难。因此,改革的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而这首先需要有一个能够超越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区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的改革协调机构,这样改革才能冲破压力和阻力。

 

 

 

详情请参看:

 

1、分析:中纪委最新数据表明 中国官场仍腐败存量巨大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50422-6227694

 

2、大家谈中国:官员财产申报为何老是“昙花一现”?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omments_on_china/2014/08/140818_coc_official_property_declaration

 

3、中国官员财产公开试点为何昙花一现?

https://www.voachinese.com/a/chinese-official-20140819/2419211.html

 

4、官员财产公开难在哪?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123/c49152-19678364.html

 

5、倡议官员财产公开 中国至少10人被捕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3/05/130509_china_activists_arrests

 

6、中国司法严判公开要求官员公布财产的新公民运动

https://www.rfi.fr/cn/%E4%B8%AD%E5%9B%BD/20140411-%E4%B8%AD%E5%9B%BD%E5%8F%B8%E6%B3%95%E4%B8%A5%E5%88%A4%E5%85%AC%E5%BC%80%E8%A6%81%E6%B1%82%E5%AE%98%E5%91%98%E5%85%AC%E5%B8%83%E8%B4%A2%E4%BA%A7%E7%9A%84%E6%96%B0%E5%85%AC%E6%B0%91%E8%BF%90%E5%8A%A8

 

7、要求官员公开财产遭囚6年半 刘萍、魏忠平刑满出狱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renquanfazhi/hj-10282019114247.html

2019.10.28 16:54 EDT

 

8、阳光法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D%E5%85%89%E6%B3%95%E6%A1%88

 

9、官员财产公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E%98%E5%91%98%E8%B4%A2%E4%BA%A7%E5%85%AC%E5%BC%80/2017152

 

10、为何胡锡进反对公布官员财产?原来一旦推行后果很严重!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09OT0P00528VQIN.html

 

11、财产公示制度是最好的试金石

http://m.chinareform.net/plus/view.php?aid=3857

 

12、中国官员财产公示无望 习近平“反腐”难服众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jz-10032013145701.html

 

13、风青杨:谁在阻止中国实行官员财产公开?

https://www.kunlunce.com/ssjj/guojipinglun/2018-03-12/123676.html

 

14、中国官员该如何公示财产?

https://finance.sina.cn/sa/2013-06-17/detail-ikknscsk0681976.d.html?from=wap

 

15、时事大家谈:“打铁先要自身硬”:北大教授呼吁七常委带头公布财产

https://www.voachinese.com/a/voaweishi-20191224-voaio-china-professor-appeals-top-ccp-officials-to-publicize-their-financial-information/5218380.html

 

16、读者广场 | 习近平,反腐请作表率公开财产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duzheguangchang/dz-11142023114106.html

 

17、中国官员不能公布财产的18个理由

https://www.reddit.com/r/China_irl/comments/11nily1/%E4%B8%AD%E5%9B%BD%E5%AE%98%E5%91%98%E4%B8%8D%E8%83%BD%E5%85%AC%E5%B8%83%E8%B4%A2%E4%BA%A7%E7%9A%8418%E4%B8%AA%E7%90%86%E7%94%B1/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安全距离”成热梗凸显公众对法治环境失望

  • 下一篇: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