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天价耳环”事件再掀公众舆论追问风暴         ★★★
“天价耳环”事件再掀公众舆论追问风暴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5-26 22:20
5月份的中国社交媒体上公众持续掀起对权力与财富关系的追问风潮。继“董袭莹事件”后,中国18岁女星黄杨钿甜佩戴“天价耳环”炫富的照片,在网上引爆一场“坑爹”风波,她曾任公务员的父亲被质疑涉嫌贪腐。“黄杨钿甜天价耳环事件”以“前公务员的爸,满身奢侈品的妈,和逐梦演艺圈的她”这一组合触发对中国社会的“特权”追问的最新舆论风暴,持续引发广泛关注,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5月11日,艺人黄杨钿甜在社交平台晒出成人礼照片,而她在照片中所佩戴的一对祖母绿钻石耳环被网友指认为奢侈品牌Graff经典系列,价格约在230万元。网上有博主说这个耳环和其他配饰是一套,是不允许单卖耳环的,一套要2000多万。也正是这一副耳环,引发公众对其家庭背景和消费行为的质疑,进一步细扒下网友发现黄杨钿甜妈妈高频佩戴奢侈品珠宝,曾佩戴价值约45万元的手镯和26万元的项链,还有人翻出黄杨钿甜2019年和一栋别墅的合影,称其家在深圳坐拥一套价值上亿的豪宅。而她爸爸曾是一名公务员,为此网友质疑巨额家庭财富的来源,民众根据其父的任职经历,质疑雅安地震后,赈灾款的去向,推测与雅安地震、疫情等相关,暗戳戳地发国难财,还衍生出“你的耳环好漂亮,是什么款?”“救灾款”等玩梗对话。

“天价耳环”事件在舆论场上热度持续升温,涉及公众人物的消费行为、家庭背景等多个方面,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网络爆料还称,其父在雅安任公职期间,曾经参与2013年雅安地震灾后的一个重建招投标的工作,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他因此被指控“发国难财”,引爆网络舆论。#黄杨钿甜耳环#、#黄杨钿甜房间#、#黄杨钿甜爸爸#、#黄杨钿甜高价耳环时间线#、#耳环是找妈妈的#等话题登上热搜榜。

在网民锲而不舍的追查下,黄杨钿甜的显赫家族背景也逐渐暴露在公众的聚焦之下,这个家族集团据说是以杨、黄、司这三大家族为核心构成的红N代+官N代,其爷爷黄英夫曾任武警部队副司令,与贾庆林、习远平关系密切。网传黄杨钿甜的奶奶是黄彦蓉,官网显示黄彦蓉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

对于网络的舆论风暴,黄杨钿甜的爸爸和她所属经纪公司嘉行传媒5月16日发布声明,前者称黄杨钿甜佩戴的耳环并非正品,也没有网传的天价,对相关饰品已经进行封存保管,愿意接受正规机构鉴定;后者则表示黄杨钿甜及其父母愿意接受社会公众的合理监督。

在“天价耳环”照片引发争议,其父身份曝光当日,其父母火速退出深圳市国影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完成更名、法定代表人及股东变更,如此仓促的操作,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其掩盖事实的质疑。灾区重建款、奢侈品、贪腐,这些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更是刺激了公众的神经,让黄杨钿甜一家人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耳环事件的真伪、家庭财富的来源、父母的工作问题等等,这些疑问就像一个个谜团,笼罩在大家的心头。

为了平息舆论,5月22日当地官方发布通报,否定了舆论质疑,称杨某在工作期间未经手灾后重建项目招投标,未涉及灾后重建资金审批管理和慈善捐款。但这些并未平息舆论,反倒是衍生出更多的话题。网友纷纷批评,“避重就轻。他家明面上的工作和公司就算他都是清白的,是不足以支撑现有的巨额财富的,而且是远远的差距,所以他家的钱是哪里来的才是重点。”“不能重拿轻放!保证杨某的调查公开透明的同时,也请关注下善款的取向!”“那雅安捐款的账目可以公开吗?关注的点在这里。”“拒绝雅安自查。”

在知乎,“黄杨钿甜耳环事件”吸引了1336个回答,1600万浏览量。网民小飞侠回答说:“几百亿就他们一家人能吃下?而且这只是沧海一粟的事件,从红十字的郭美美开始,三代,四代们开始发力了,一代不如一代,除了贪赃什么都不会。”网民天琴星人的祝福回答说:“他们家在当地的势力,三大家族无人敢。现在都没热度了,做样子安抚一下,过几天网友就忘了。”网民水月回答说:“只会烂尾,就像很多事情那样。不要对这群牲口有一丝一毫的幻想,要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它们。”

网民月与海回答说:我很少用“绝对”来形容一件事,但在这件事上我敢说绝对不会有后续。“张珊珊”“张核子”核酸造假影响的恶劣程度丝毫不比这个差。一个贪污赈灾款,置百姓生命于不顾;一个大发国难财,差点引起暴乱。但后续怎么处罚的?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件事?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你想扳倒我?那我就把你供出来,或者供更多的人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多输。但如果你尽全力保我,那大家还能做朋友,皆大欢喜。利益集团就是这样,大家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团结在一起,怎么破局?铁子被关了这么久都没供出几个人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作者有竹不倒在其微信公众号“竹不倒”发表文章《真相越来越惊人,难道又是一个“北极鲶鱼”?》,文章说,这种价格的奢侈品,她们家挂满了整整一面墙。有钱人的世界我无法想象,可那些奢侈品的背后是什么,我更不敢想象!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毕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回到原点:黄杨钿甜父亲的身份,以及如果她家的财产来源有问题,会是从哪些人身上扣出来的。换句话说,倘若网友揭露的问题属实,你觉得黄杨钿甜的家庭,和北极鲶鱼的家庭,谁更可怕。贪污若有区别,那当数量达到某种不可描述的概念之后,区分他们的方式,就在于残忍的程度。

作者吴兴川在其微信公众号“老爸讲科学”发表文章《让阳光照入权力的钱袋子,是避免“百万耳环”事件频发的最好办法》,文章说,演员黄杨钿甜因高调秀高价奢侈品耳环引发舆论海啸。据网友爆料,黄杨钿甜父亲为四川雅安公务员,于是舆论迅速将焦点转向其公职亲属的财产合法性。虽然目前事件的最终结果并未水落石出,但这场舆论风暴再次印证了社会大众对权力寻租的天然警惕,也暴露了公众对于监督无门的集体焦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现代文明国家,官员财产透明制度早已是政治伦理的标配,它如同一台CT机,让权力阶层的经济脉络无所遁形。

吴兴川的文章说,当黄杨钿甜的耳环在瞬间点燃十亿人的监督热情,说明社会已形成反腐的底层共识。在人性面前,没有天生的清官,也没有绝对的防腐剂,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玻璃房,让每个公务员的钱包都经得起放大镜审视,才能终结“人前朴素演讲,人后海外置业”的双面人生。在这个摄像头遍布街角,普通人隐私无所遁形的时代,要求公职人员人物放弃财产隐私算不得苛刻,毕竟,掌握公权力者的每一分钱,都应该是能晒在阳光下的干净钱。

作者徐鹏在微信公众号“浣花溪杜甫”发表文章《媒体别急着为黄杨钿甜爸爸带节奏,重名不是重点》,文章说,我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们心里一直有个痛点,就是大量的地震捐款去向不明。全国人民的爱心没有传递到灾民那里。最近雅安的灾民也站出来说只收到了一些泡面矿泉水之类。大量的钱财去哪了?我在汶川地震后,没有捐一分钱,我当时在读大学,我在那个时候就看清楚了这背后的门道。以前地震后,总有人去逼捐,逼名人捐,逼企业捐,甚至逼普通人捐,王石让员工捐十块钱就可以了被骂了好久。最近的地震捐款,有的地方甚至让大家别捐物资,最好捐钱。物资还要清点分发,多麻烦啊,还是资金最好。可大家的爱心已经被一系列事件消耗殆尽了,大家寒心了。以后再发生灾难,谁还捐款?”

前南方都市报记者魏春亮在其微信公众号“亮见”发表文章《黄杨钿甜爸爸公然撒谎,哪来的底气?》,文章说,尽管网友把他们一家扒了个底朝天,可是没有权威媒体的报道,没有官方部门的调查,靴子始终无法落地。但在网友的火眼金睛下,有一件事情现在已经是确定无疑,无法改变的了,那就是:黄杨钿甜的爸爸——杨伟,是个彻彻底底的撒谎精,他在公然撒谎。事件发酵后,黄杨钿甜的爸爸杨伟,不但没有“萎”,反而选择了硬刚网友。但万能的网友很快把他的脸打得啪啪响。

魏春亮的文章说,杨伟不仅硬刚网友,还在公然向大众撒谎!他哪来的底气啊?我想,他的底气可能就来自于,雅安当地就没有动力去认真调查黄杨钿甜一家。看看雅安方面的反应,就不难理解。杨伟确实当过公务员,所以雅安当地在5月15日回应记者采访时只能承认,但却强调辞职后收入与原单位无关。都没调查呢,你怎么确定那些收入一定是辞职后的呢?很明显,这是试图撇清原单位的关系。这些回应,都是被动和被迫的,这么一块烫手的山芋,赶紧扔出去还来不及,怎么会有人愿意主动揽在自己身上?弄不好真调查出什么东西,不是惹得自己一身骚吗?还有更重要的,网友给他们找了这么大一个麻烦,他们又怎么会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心,而得罪自己体系里的人,动自己体系里的利益?你猜,他们是会感谢网友提供了反腐线索,还是会嫌你们没事找事呢?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中共拒不推行官员财产公示的原由探讨

  • 下一篇:中共在反对声中强推网证《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