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微博爆料称“镇安一农妇上访11次被送精神病院”,网上反映强烈。镇安县委县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责成永乐镇将当事人接回,县委书记、县长当面向当事人道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中国广播网》10月13日)
幸福和谐、安定有序的中国社会,“上访”一词着实敏感,也着实令执政者头痛,当然如何对待上访户就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这不,镇安县永乐镇党委政府采取的方式就是直接将上访户送往精神病院,不管三七二十一关起来再议,上演一出“被精神病”的“苦情戏”。这不仅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让我们旁观者看后心寒,着实达到了“见者伤心、闻者流泪”的“效果”。
笔者以为,这出“苦情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行政执法的简单粗暴,是不管、不听、罔顾民意的表现。
群众要上访,自然是情感有诉求、利益有诉求,不管其是否合理,我们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认真对待、仔细思考、冷静处理,要研究其上访的深层次原因,耐心细致的为群众答疑问、释疑惑,决不可简单粗暴对待,甚至将其“被精神病”,置其冷暖于不顾。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农妇上访多达11次,问题依然没解决,这不免让我们猜测上演这出“苦情戏”原因所在。笔者斗胆揣测有三种可能:一是农妇要求真不合理,且蛮不讲理,是一老上访户,经多次解释都无动于衷,政府被逼无奈只能将其送入精神病院;二是政府制定政策时存在不公。所谓“公生明,廉生威”,公平公正自然能够使广大群众信服,不能使群众信服自然群众会向其讨要说法;三是镇政府对农户所诉求事情根本未放心上,也未想办法去解决,群众没办法,所以不得不连续上访,希望引起重视,问题得到解决。不管因哪般,“被精神病”的做法都不妥,都只会不断加深和群众间的误会,诱发不和谐。
“被精神病”已经过去,但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注定不会如“苦情戏”般哭哭就过了,希望我们的执政者能吸取教训,牢记“群众的事无小事”,倾听群众诉求,把握群众脉搏,开辟多渠道,着实解决百姓民生问题,就一定能实现“政府爱民,民拥政府”的和谐场景!
(来源:时评界)http://www.shipingjie.net/bjzm/2012/1013/10966.html
回目录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