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惧怕民意又伪造民意的极权宣传         ★★★
惧怕民意又伪造民意的极权宣传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6-13 22:31
(编者按:共产极权社会的所谓民意都是服务于极权统治宣传需要,是极权统治集团通过现代名义上的民调来肆意伪造出符合统治宣传的数据,以达到维护极权千秋永固的目的,而对一切不符合统治稳固需要的民意则极尽封锁关闭之能事。这种将伪造民意当作宣传工具的社会在世界一切极权国家都无例外。面对这种情况,世人对极权社会公布的一切民意都该保持警惕,而对那些被极权穷尽计虑封禁的民调,才可给予应有的相信与重视。)

一、被中共紧急关闭的民调

据网络披露,最近一项民间调查在网络展开后,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2时左右,《人民论坛》调查结果与投票网页全部关闭。关闭前,投票结果显示:
  1. 您是否赞同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加快推进改革”,选择“不赞同”的高达75.40%;
  2. 您赞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说法么”,选择不赞同的为82.33%;
  3. 您赞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说法么”,选择不赞同的为83.85%%;
  4. 您对中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制度怎么看”,选择不赞同的为81.32%。 

何清涟指出:民意调查?牠們以自信心满满开始,以惶惶遁去告终。充分说明,終鍋政宣系统,已经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政治暴力系统。无论政府还是民意已经缺乏基本认知,曆來愚蠢地欺人自欺”!

这次难得调查显示,大多数網民认同普世价值和主张宪政民主,习重返极权主义和打造红色帝国没有民意基础。

二、了解民意的民调与封锁民意的截访

中共对民意的恐惧与防范,以及利用伪造民调的民意来欺骗世界的行径,集中表现于每年的截访中。

每年中共在两会召开前夕,开始一年一度的拦截,劳教访民,控制真实声音的发出等行动;同时大搞所谓民意调查,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稳定假象。

据新唐人报导,在谷歌使用关键字“两会上访”检索,得到3,170,000个结果,大多数为访民上访被拒、被打,各级政府组织压制访民、维稳的消息。

如网民上传的安徽省维稳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在安徽省举行人大及政协会议期间,24小时全面监控互联网和手机讯息,以及加强引导舆论。要预防和减少两会期间大规模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对互联网、手机短讯以及微博等网路工具的巡查监控制度等。

每年北京两会前大规模驱赶上访人员,开维稳会议,加强安保措施,尤其对访民的看管升级。

近年来,中共的各种官方网站和媒体上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各种民意调查,但是各级中共、政府组织也在花费越来越多的金钱和人力、物力用于截访,防止在两会期间民众到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们反映自己受到各各种不公正对待和冤情。

三、中国语境中的极权宣传

这些中共主导的所谓民调本质上是中共的宣传,当民调有利于宣传需要时,则被推广,当民调不利于宣传时,便禁止与关闭,如此鲜明反映出中共极权宣传。

一个国家中公共话语的败坏和毒质化,是在逐渐的过程中发生的。正如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语言环境中的变化和自然环境中的变化一样,“开始都是缓慢地累积,然后突然达到了物理学家所说的临界点。一条被逐渐污染的河流会突然变得有毒,大多数鱼类都灭绝了,游泳成为一种危险。但即使是这样,这条河看上去还是正常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划船。换句话说,即使河里的生命都已经死亡,这条河还是存在的,它的用途也还没有消失,但它的价值大大降低了,并且它恶劣的条件对于周围环境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波兹曼,2004:34)。中国的后极权“公共语言”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败坏和毒质化的临界点。还有人在用这样的公共语言在写作,但许多写作是在用扭曲、隐讳甚至逢迎的方式进行的,它的公共价值大大降低了。当然也还有像《中国可以说不》和《中国不高兴》这种“说不”类的写作,它更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向周围的话语和文化环境扩散非理性的不良影响。

在中国,扭曲公共话语理性的力量主要来自一种特定的,叫作“宣传”的话语。长期以来,它由权力控制,为权力服务,并宰制各种社会公共话语(新闻、学术、教育、时事辩论、法律)。自由学术体制中的新闻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媒学、大众文化和群众研究中都会讨论到宣传的问题。宣传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手段,目的是在接受者那里营造发送者想要得到的影响效果。有人会问,所有的交际(communication)难道不都是为了取得这样的效果吗?是的。“宣传”这个词是从拉丁文的propagatus一字来的,原义是“播撒”。播撒思想和观点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为了播撒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择手段地弄虚做假、愚弄欺骗他人、压制他人的思想和言论、剥夺他人的自由权利,那宣传就成为一件我们必须警惕防范的事情。

用来散布或扩散观点的宣传本是一种话语公器。公器私用会给公器造成伤害,最后甚至毁去公器。宣传的一种社会功能是“鼓动”,口号是这种宣传的主要形式,例如“建立和谐社会。”口号虽然简单笼统,但并不是不能有益于社会。然而,如果假借“和谐社会”之名,把不同意见和批评统统当作“不和谐”的敌对思想,加以铲除,这个口号就成了一种带有欺骗性的宣传。它会引起人们的反感,这种反感针对的不只是这口号本身(被嘲笑为“河蟹”),而更是宣传这种公器本身。宣传这件本来可能有用的公器已经损毁,看上去还在宣传,但已经不再有良性作用。一说起宣传,人们就会说这是假的,是变着法的骗人。只要有新的宣传,人们就会起疑心,认为是不是又在搞什么鬼名堂,一准没什么好事,没安什么好心。人们因为害怕上宣传的当,受它欺骗,而变得充满怀疑,十分犬儒,根本不相信世界上还能有不公器私用的宣传。这样就把宣传与欺骗、强迫直接而且完全地等同起来。

“宣传”与“说服”是不同的。朱维特和奥多奈尔的《宣传与说服》正是以这一区别来定义“宣传”的(Jowett and O'Donnell, 2006)。宣传是单向贯彻信息发送者的意图和需要;而说服则是双向互动的,兼顾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双方的交流需要。宣传居高临下,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随时可能在交流的某些环节上违背真实原则;而说服则必须平等对待对方,诚实地遵守真实原则。宣传往往不容受众发问,因此依靠某种外部强制力维持信息的传递机制;而说服则必须容许、鼓励对方发问,双方都是自由而不受胁迫的自主主体。因此,在宣传和说服之间不只是话语样式的选择,而且是话语制度环境的区别。在某种势力可以为所欲为进行宣传的社会中,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受节制的胁迫性权力制度。

“宣传”在当代语言中往往用来特指由某种组织体制从事、完成的“散布”。宣传散布的思想、观点,开始是宗教的(17世纪),后来则是政治的和政党的。20世纪是宣传成熟、发展、多样化的时代,不仅用于政党口号、群众动员、思想控制、舆论引导,而且也用于商业广告。也正是在20世纪,原先中性词义的“宣传”变成了一个贬义词,获得了虚假、欺骗、蛊惑、玩弄、操控、洗脑这样的含义。这主要是因为象纳粹和前苏联这样的极权政权把“宣传”和“组织”一起用作全面控制社会、钳制思想和压制政治异己的根本手段。在他们那里,宣传成为一件重要的、冠冕堂皇的事情,这也增强了其他人群对宣传的负面看法。

四、民主社会的公关与极权社会的宣传

民主社会中也有宣传,但是,很少有大言不惭、冠冕堂皇地自称是宣传,甚至专门为此设立官僚部门或机构的。在民主社会中,“宣传”常常被“公关”、“公告”(或“广告”)、“公共信息发布”这一类说法所代替。它们所指的是一种与专制霸道话语不同的话语形式,包含着以公开、公正理由来说服公众的意图,当然也不排除实际上与有此意图不合的。意图虽然重要,但比意图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和言论总体政治制度环境作用。由于民主社会拥有自由言论和公共理性的话语环境,民主社会的宣传与极权社会的宣传并不相同。民主社会中的“公关”式“宣传”是零碎的,根本不可能有高度组织的政权力量来作后盾。而且,它在自由公共社会空间(尤其是独立媒体)中总是受到监督和质疑。它的受众是能够用独立判断、自由思想来表述自己看法的公民。这样的公民不是愚民教育制造的“群众”,因为他们从小所接受的是鼓励合理怀疑的理性思考教育。

极权国家中的宣传与民主国家中完全不同,它依靠的是一个“有全国上下一致的、协调严密的、非常庞大的、资源可观的、经验丰富的宣传系统”(丁学良,2008)。这样的宣传要走出国门,需要作根本的观念改变,需要“从一个信息流通相对不自由、不透明的环境,跨入一个信息远远更为自由、更为透明的环境,而且是在各种声音和多种价值观念相互持续竞争的状态之下,力图使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声音被众多的‘他者’(即不是自己人)所认同、接受、分享”(丁学良,2008)。后极权时代的专制政体继承了极权时代的“宣传”和“组织”体制,继续通过维护、运用这些体制加强它的统治,但也作了必要的调整。除了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时代的宣传方式(自上而下、一杆子插到底的统一口径),还包括新发展出来的那种宣传主管部门的匿名电话指示和指令,以及增加了一些看似不那么专制的“公共信息发布”形式,如记者招待会、新闻发言人发布消息、与网民“网聊”,等等。

这些新的宣传手段被标榜为“开放民主”的举措,甚至想借此到国外增强宣传“软实力”。但它显然低估了民主国家中人们对“宣传”的厌恶、反感和不信任。这些新形式的手法并没有改变极权宣传的性质,只不过是在帮助它从先前的“黑色”宣传(全谎言宣传)过渡到“灰色”和“白色”宣传(不同程度的半真半谎式宣传)而已。这种变化了的宣传经过了重新包装,但仍然是极权统治的主要工具。它的话语环境仍然是非自由的,因此也是非理性的,它必须依靠暴力压制而不是平等交流来得到维持。

宣传有“黑”、“灰”、“白”三种(Jowett and O’Donnell, 2006: 6-17)。黑色宣传是一种编造的、颠倒黑白的谎言,也是奥维尔在《一九八四》中描绘的那种最“经典”的极权谎言。黑色宣传是所有谎言中最富有“创造性”的,也是最强势的。这种谎言需要有一个成功的极权制度作保证。它依靠一个封闭的信息、话语环境。它的先决条件是“宣传对象心甘情愿地相信宣传的消息来源和内容,”也需要宣传的观点能投对象的“社会、文化、政治”所好。缺少了这两个条件,黑色宣传便不能成功(Jowett and O’Donnell, 2006: 19)。《一九八四》中描述的“战斗就是和平”、“愚昧就是力量”、“奴役就是自由”、“专制就是民主”,就是典型的黑色宣传的例子。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笑忘录》中,有用换掉领导人的头像来篡改历史的事例,这也是极权宣传常用的手法。其它例子如,1957年宣传右派要杀共产党;1958年宣传万斤亩产;1960年宣传因苏修逼债而发生自然灾害;文革中宣传“全世界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神州大地到处莺歌燕舞”、“刘少奇是叛徒、内奸、工贼”等等。黑色宣传在失去了先决条件时仍会被使用,例如,宣传1989事件天安门广场除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没有死一个人、共产党“代表”所有中国人民。这是一种后极权时代的黑色宣传,人们对它已经不再真的相信,但仍然会做出假装相信的样子。

与黑色宣传相对的是白色宣传。白色宣传提供的信息是确实的,不是编造的,它甚至提供确实的信息来源。不过,它的目的仍然是灌输对宣传者有利的观点,或者故意混淆某些问题的实质。近年来中国政府发表的“美国人权纪录”就是这种白色宣传。例如,美国发表《2008年国别人权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的人权状况作出评估。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立即也发布了一份《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并不涉及其他国家,单单针对美国。《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中几乎所有的材料都是真实的,因为都是来自象《纽约时报》这样的美国媒体报道,例如美国有多少枪击事件、有多少妇女受到家庭暴力侵犯、有多少贫困儿童等等。这似乎给了这个纪录很大的“客观”性。但这些客观材料却被用来混淆“人权”的实质含义,那就是,人权要保护的是公民不受政府权力的侵范,而不是个人不受其他个人的侵犯(如果是美国政府不管,甚至鼓励或纵恿枪击,那时候才会涉及到人权)。这种白色宣传要混淆的是中国的人权问题与美国的“人权问题”的根本不同,从而使中国政府获得“我错你也错”的合理性。

灰色宣传是介于白和黑之间的宣传,它的信息来源可靠,但真实性却不确实,例如,文革中所说的党内“十次路线斗争”,所说的事件、人物也许都不是编造出来的。但是,这并不就等于真的有所谓的“两条路线斗争”。林彪事件、党史及历史书上的许多“事件”也都属于这一类宣传。最典型的灰色宣传例子还有“人大”和“政协”的人民“代表”性,以及它的升级版“三个代表”。2008年人大增添了3名“农民工代表”,政协有“新阶层代表”出来说话,被大力宣传为“民主改革”的显示。人大代表的产生,“人民”确实“投了票”,但却没有民主提名、竞选的程序,也有没有普选的合法性基础。还有一些具有灵活性的灰色宣传策略,如签署《人权公约》但不履行,奥运前承诺新闻开放而事后加紧控制,也是颇为创新的灰色宣传。但是,这类权宜之计一旦暴露出欺骗性,便更增加了人们的反感和不信任。还有的灰色宣传甚至已经成为民间笑话,如“俯卧撑”、“躲猫猫”、“草泥马和河蟹”。

随着公共信息的全球性传播在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随着极权统治权力机器的发条越来越难以上紧,黑色宣传越来越被灰色宣传和白色宣传所代替。中国国家政权正在用巨资打造、更新它的宣传机器,以达到“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宣传目标。但是。要想在国外取得期待的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西方,对宣传的学术研究与普通民众对宣传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有论者指出:“在一次大战之后的许多年间,欺骗性的宣传是无数人文和科学研究的对象。到了1940年代,高中和大学课程中都有关于宣传的教学内容单元,例子都是来自法西斯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商业广告。但是,对宣传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多元并不断发展的,到了1960年代中期,出现了不同的新概念”(Smith, 1989: 2)。

宣传研究的新概念开始关注那些极权黑色宣传之外的更巧妙、更精致、更灵活的宣传手法。这些手法不只是在极权国家里,而且在民主国家中也被广泛运用。正因为如此,后极权的宣传更新不仅发生在它内部,而且也发生在向外部的学习和借鉴中。前几年,清华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官方“发言人”训练班(由《妖魔化中国的背后》作者之一的刘康牵线),就是这种学习和营造“软实力”宣传的体制性合作。灰色和白色宣传都是运用不同程度“半真”手法的宣传,但正如希伯来谚语所说,“半真话,便是全谎言”,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们,大概不会轻易相信“软实力”的宣传。用改良说谎,而不是用加强说理,是不可能打造真正的“软实力”的。说谎不是“软实力”,说理才是“软实力”。

五、中共主导与现实相反的“中俄友好关系”民调

调查机构与受调者并非自由状态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这一民意调查通过电话和互联网收集了2,009份来自中国各地的答复,受访者被问及他们对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法国、德国、印度、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看法。

在世界各国中,俄罗斯得分最高,既是受访者首选的的移民目的地,也被评为最值得信赖的全球伙伴,平均得分为5.4分(满分7分),而日本和美国仅为2.6分,加拿大、欧盟、印度和英国为3.8分。在对全球影响力的看法上,俄罗斯仅稍稍落后于美国,击败了其它所有国家,包括欧盟。受访者表示,俄罗斯是对中国最具有长期重要性的国家,在处理新冠疫情上,俄罗斯被受访者排名第一,在中国应扩大经济合作和技术合作的国家中,俄罗斯也被排名第一。

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研究所代理所长王佳说,个人观点深受国家媒体影响,民调显示出的对俄罗斯的明显倾斜,其中有受调者务实的考虑,比如与许多西方国家的签证相比,中国公民更容易获得前往俄罗斯的签证,而疲软的卢布也为持有人民币的人提供了较强的购买力。

这个结果与中国官方2018年、2020年、2021年三次《中俄关系民意调查》有连续相关性。以2021年为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与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俄头条客户端、北京益派数据有限公司,委托国际样本服务机构,于2021年10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1%的俄罗斯受访者和超过98%的中国受访者对进一步深化中俄关系充满信心和期待。72.6%的俄罗斯受访者和87%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俄应该进一步加强全面战略协作。两国受访者普遍赞同中俄为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开展的合作,持“中俄协作可以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观点的俄罗斯受访者达83.3%,中国受访者达95.9%。

该调查还显示,对于“西方某些国家干涉中俄两国内部事务、遏制两国发展振兴”这一问题,90%的俄罗斯受访者和95%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俄应该加强协作,联手应对,坚决捍卫自身利益。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俄各自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这项调查显然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2022年俄乌战争开始后,大量挺乌的中文帐号几乎淹没了推特、脸书,中国知识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与北约,其中对俄罗斯的用语与批判都有极强的敌意。

六、由得票100%来看专制极权恐惧民意及伪造民意欺骗天下

1、萨达姆·侯赛因欺世盗名的100%得票选举

萨达姆·侯赛因在1994年、1998年和2002年分别以100%的支持率连任伊拉克总统。1994年和1998年的选举公认是受控的选举,而2002年的选举则受到了更广泛的批评,因为投票率和支持率都被认为不真实,也无法反映伊拉克人民的真实意愿。
具体来说:
  • 1994年,萨达姆以100%的支持率当选总统。
  • 1998年,萨达姆再次以100%的支持率当选总统。
  • 2002年,萨达姆在公投中以100%的支持率连任。 
据说有11,445,638名注册选民投票,所有人都支持他继续任职。维基百科说 这些数据表明,在萨达姆·侯赛因的统治时期,伊拉克选举的结果存在争议和不透明性。

中新网2002年10月16日电当地时间10月16日消息,伊拉克周三公布的官方选票统计结果显示,萨达姆在全民公决中获得了百分之百的选票,再次获得7年的总统任期。伊拉克的全民公决于当地时间15日晚上8点结束,共进行了12个小时,投票站关门之后选票统计工作立即展开。

萨达姆的高级助手伊扎特-伊伯拉希姆在巴格达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上述官方统计结果,他表示伊拉克有资格参加全民公决的公民在周二当天几乎全部参加了投票。

萨达姆自从1979年以来一直是伊拉克的总统,这一次有将近1200万名伊拉克人有资格参加投票,伊拉克总统每届任期为7年,10月15日是萨达姆上一届总统任期到期的日子。由于萨达姆是这次大选的惟一候选人,所以他再次连任完全在人们的预料当中。伊拉克民众誓言将以死来保卫萨达姆。在1995年的第一次全民公决当中,萨达姆获得了99.96%的选票。

伊拉克有关当局一直在呼吁选民在周二当天尽量前往投票站投票,以便在美国威胁要军事打击伊拉克以及武力推翻萨达姆面前显示出对萨达姆的支持。另一方面,美国则拒绝承认伊拉克官方的选票统计结果,声称所谓选民百分之百支持萨达姆的结果有失可信度。

在巴格达市中心一个投票站,一些萨达姆的支持者高唱着“保卫萨达姆”的口号,还有一位选民刺破手指用鲜血在选票上选择了赞成票,他说:“我是用我的血而不是笔来投票的。”对此,萨达姆的高级助手伊伯拉希姆在一家投票站对记者说:“这就是伊拉克的人民,美国人根本无法打得过这么伟大的民众,想想看,美国人一定会失败的。”

萨达姆本人并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投票站,不过他的长子乌代则亲自投了票。乌代驾驶着一辆红色“劳斯莱斯”轿车前往巴格达市中心的一个投票站,他在保镖的贴身护卫下下了车填完选票后将选票交到了一名男孩手中。这名男孩随后在一名保镖的护卫下走进投票站将选票塞进了投票箱。乌代本人根本没有进入投票站就立即驱车离开。

除了巴格达地区一片欢庆情景之外,在萨达姆的家乡、位于巴格达以北180公里的蒂克里特镇,这里的居民同样在为萨达姆将连任总统而欢庆。伊拉克士兵、妇女和儿童在街头跳舞,他们的胸前都抱着印有萨达姆的画像,每个人都用手指做出V字以示胜利。

2、朝鲜金正恩的100%得票选举

朝鲜中央通讯社报导,金正恩2014年3月9日参加白头山第一一一号选区的代议员选举,报道说,“选区内的所有选民都参与了这项投票,且选民全都支持金正恩”,“这展现了民众对金正恩的绝对支持与信任”。

朝鲜的“最高人民会议”就是该国国会,每五年改选一次,每年集会一、两次,会期多半仅一天。法新社指出,九日的选举有名无实。《华尔街日报》也说,北韩国会仅是“橡皮图章”,国会选举则被当作是非正式的人口普查,让政府清查民众的下落。

《华尔街日报》还说,上次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时,据说所有候选人的得票率都是百分之百。 
  • 此次全国近七百个选区中,每选区为确保出现必然结果,仅有一名候选人。投票属强制行为,朝鲜国营媒体说,全国所有的注册选民都参加了投票。
  • 朝鲜的选举,无论是最高人民会议选举还是地方选举,都表现出极高的投票率,官方数据通常接近100%。比如,2014年的最高人民会议选举,投票率达到99.97%,候选人得票率也达到100%。
  • 朝鲜官方在选举结果中很少提及不同政党的得票率,而是强调选举结果的“全民参与”和“一致通过”。
  • 朝鲜是一个一党制国家,朝鲜劳动党是唯一的执政党。选举结果通常是预先确定好的,这也导致了高投票率和高得票率的结果。
  • 高投票率和得票率被用来宣传朝鲜的稳定和团结,以及对执政党的支持。

详情请参看:

1、中共两会前大搞民调与截访
https://minzhuzhongguo.org/?p=25742

2、中国的极权宣传和公共话语沉疴
https://is.gd/T2ayfR

3、萨达姆在全民公决中获得100%支持率连任总统(图)
https://www.chinanews.com.cn/2002-10-16/26/232692.html

4、“自我合法化”:朝鲜举行最高人民会议选举
https://is.gd/eHf9hX

5、金正恩选代议员 得票率100%
https://is.gd/wcMrKz

6、朝鲜议会选举:百分百通过的选举是如何进行的?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47536331

7、“民意调查”——美国操纵民意的工具
https://www.news.cn/mrdx/2024-05/23/c_1310775787.htm

8、综述:多项海外民调显示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民众对中国持积极看法 https://www.gov.cn/xinwen/2022-11/12/content_5726509.htm

9、评论|何清涟:民调掺入"中国因素"就成变相宣传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heqinglian/hql-05292023171544.html

10、【CDT报告汇】三学者质疑哈佛“中共民调”,指真实民意至少相差25%以上(外三篇)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4286.html

11、民间统计调查条例
https://www.stats.gov.cn/hd/yjzjfb/202302/P020230217635061601192.doc

12、社情民意调查是如何开展的
https://www.stats.gov.cn/zs/tjws/tjdc/202301/t20230101_1903447.html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海棠文学城事件持续发酵

  • 下一篇:“官吃银行”下中国银行倒闭潮中民众存款危机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