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官吃银行”下中国银行倒闭潮中民众存款危机         ★★★
“官吃银行”下中国银行倒闭潮中民众存款危机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6-16 21:45
(编者按:在中国银行皆官办的现实下,近年来频频涌起的银行倒闭潮,重击着中国经济深重危机,民众保命存款丧失保障的警钟,预报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崩溃的加速。当此危机关头,民众如何取舍自己微薄的保命钱,实在值得慎重对待。中国金融欲走出银行倒闭困境,当下无法效法文明世界自由市场下银行运作规则,而只能首先解决银行挣脱官办的枷锁,确实进入自由市场,遵循银行经营规律,才可望重生得救。)

一、中国显现深重危机的银行倒闭潮

据近日媒体披露,中国经济持续下行,2024年近200家中小银行被注销,42家在A股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萎缩近三成,多家机构出现亏损。专家指,在美中关税战背景下,本已羸弱的中国金融市场将陷入危机。

2024年199家中小银行被注销

中国经济持续下滑,银行系统受到冲击。在2024年,中国已有199家中小银行被注销,主要为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远超过2021年至2023年的总和。

据《第一财经》报导,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24年注销的199家银行分行机构中,包括36家信用社、56家农商行、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0家村镇银行、一家城商行。其中,批复解散的89家、批复合并的102家、工商注销的8家。

在中国六大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之外,线下分行数量持续萎缩,2024年合计减少近361家。

二、2024年已有2681家银行网点关闭

查询中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金融许可证”栏目发现,自2024年以来,已有2681家银行网点关闭,商业银行网点关闭2057家。

其中,中国国有大行网点关闭535家,股份行网点关闭259家,城商行网点关闭188家,农商行网点关闭1030家。

而在2023年和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网点分别关停了2756家及2383家。

另据官方统计,2024年年初至7月期间,至少有50间中小型银行解散或遭合并。这一数字已接近2023年的77间。

此外,还有多家银行因未经批准自行终止营业而受到处罚。

2024年11月15日,中国工商银行营口分行因贷款三查不尽职、未经批准自行终止营业,被处罚款人民币80万元。

10月,云南昭通昭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批准终止分支机构营业,被罚款85万元。

4月,山西芮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为未经批准终止分支机构营业,被罚款50万元,并吊销芮城农商银行北街储蓄所金融许可证。

2023年7月,杭州联合银行也曾经因为分支机构未经批准自行停业,被罚款30万元。

经济学者分析指出,中国银行出现大规模倒闭潮,预示金融海啸或将来临。

三、7天减员达40家银行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2024年6月21日,7天时间已至少有40家农村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或解散,农村中小银行加速洗牌。此外,辽宁农商银行获批吸收合并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民生银行收购1家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2家村镇银行。

业内人士预计,到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独立法人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退出的机构将以中小农商行、村镇银行居多。

7天减员达40家

2024年6月21日,据监管部门批复,鉴于鄂尔多斯银行收购正蓝旗汇泽村镇银行,正蓝旗汇泽村镇银行因此解散,后者全部业务、财产、债权债务以及其他各项权利义务由鄂尔多斯银行依法承继。至此,7天时间获批吸收合并或解散的农村中小银行增至40家,其中,农商行有25家,村镇银行有15家。

与正蓝旗汇泽村镇银行相同或相似,近期还有多家农村中小银行被收购或兼并重组至区域内资产规模、业务体量更大的银行。

6月14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化监管分局批复同意其收购梅河口民生村镇银行,并设立中国民生银行梅河口支行。

除了“村改支”,全国首例获批的农商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并改建为分行的案例也在7天内出现。6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批复称,同意东莞农村商业银行吸收合并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和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这也是广东省内首个农商行吸收合并村镇银行案例。

并购村镇银行、农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能让收编机构大大扩容。近日,开业未满1年的辽宁农商银行获准吸收合并辽宁新民农村商业银行等36家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并承接上述机构清产核资后的有效资产、全部负债、业务、网点和员工。

辽宁农商银行此番大规模兼并扩容,引起业内关注。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辽宁农信系统改革选择通过“两步走”方式化险,较为独特。具体来看,第一阶段是合并农信联社及农商行联合成立全省统一法人农商银行即辽宁农商银行,第二阶段则是将农信系统内的剩余银行吸收合并至省级农商行。

四、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减少77家

5月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农村中小银行监管司党支部发布署名文章,阐述推进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最新思路,即“推动农村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减少农村中小银行机构数量和层级,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今年农村中小银行收购、兼并、退出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披露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来看,202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为4490家。与2022年的4567家和2021年的4602家相比,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已连续两年缩减,2023年减少了77家。

证券时报记者查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发现,包括辽宁千山金泉村镇银行、昭通昭阳富滇村镇银行在内,2023年共有9家村镇银行实现退出。

五、专家预测农村中小银行将进一步减少

业内人士预测,到202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独立法人名单将进一步缩水,“其中,中小农商行、村镇银行仍会占大部分”。

公开数据也说明了这种趋势,今年村镇银行因收购、兼并重组而消失的速度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上周五,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批复同意被收购的村镇银行已超20家,通过“村改支”“村改分”的改革吸收的村镇银行也超了10家。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向记者表示,中小银行在资本实力、技术支持及人才队伍上与大行相比,均存在弱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中小银行数量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但总体上还是会有序谨慎地推进兼并和解散。”张军说。

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农村中小银行收编、重组后,仍然需要在经营管理上再下功夫。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告诉记者,统一管理以后,新组建银行如何深耕当地市场、根据区域特色出发分类施策、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等,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董希淼认为,以农商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应进一步端正发展理念,回归本源、扎根本地、服务本土,坚持以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为主要业务模式,适当发展金融市场业务,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当地中小微企业和当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群体,发挥地缘、人缘、亲缘等独有优势,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服务普罗大众中获得稳健发展。

六、中国大陆保障存款安全的措施

在中国大陆内,对于银行破产的处理程序,《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可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这在当前也有了具体的例证,前面谈到的海南发展银行就因为违法经营、高息揽存,最后资不抵债而告破产。

但是,在银行破产时如何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却依然是不清楚的。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存款人的利益不受侵犯,但从中无法看到存款人的利益怎么不受侵犯。法律仅仅规定,商业银行破产清算时,在支付清算费用、所欠职工工资及劳动保险费用后,应当优先支付个人储蓄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但是,能不能保证存款人的本金和利息全部“完璧归赵”?答案只能令人担心:这方面的法规或细则,还处于探讨研究阶段。

就实践做法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在宣告海发行倒闭的同时,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其债权债务。后来,工商银行对海发行的全部债务进行了登记,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的居民储蓄本金和合法利息,经柜台工作人员核实后,即办理支付手续或转为工商银行的存款;10万元以上的,经登记确认后,办理支付或转存手续。最后来看,其结果还算令公众存款人满意,没有扩大不良的影响。由政府出面来处理银行破产时存款人的损失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过相较于其他的存款保护体制,个中包含着不同的利弊。

一般来说,可将所有的存款保护和担保归纳为两种形式:明示的和隐含的。隐含的存款担保体制,比如央行在海南发展银行倒闭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监管部门在事前并没有说要对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损失进行担保,但一旦银行出现资不抵债危机时,政府就挺身而出,承担相关的后果来保护存款人的损失。

有一点必须要明确,在隐含式担保的环境下,政府、中央银行或者其他机构并没有出来帮助存款人或金融体系的法定义务,银行管理人员和公众只能基于先例和政府的传统做法来获得帮助。其结果是,在银行发生破产事件时,缺乏有关保险限额、补偿形式或者融资的规定。明显可看出,这种体系存在许多灰色地带。而且,政府的支付是机动的,无法给市场带来稳定的预期。隐含式的银行存款担保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其共同的特点是大多数的商业银行都为国家所有或控制。

明示的体制,则是以存款保护安排的精确和法规明确规定的担保为特点,一般称为存款保险(Deposit Insurance)。根据资金安排、银行体系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安排,它们在设计上可能各不相同。通常,存款保险根据中央银行法或银行法来建立,法规当中明确规定保险的机构和存款种类、保险限额、基金的成员和管理、融资安排以及处理银行破产的程序。在商业银行倒闭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是西方国家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通用制度,通俗地说就是银行替储户的存款再上一道保险。

七、中国的银行机构

据原银保监会(机构改革名字已变)统计,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构成如下:
一、开发性金融机构1家:国家开发银行。
二、政策性银行2家: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6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
四、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中信、光大、招商、浦发、民生、华夏、平安、兴业、广发、渤海、浙商、恒丰。
五、民营银行18家、城商行134家、农村商业银行1478家、农村信用社722家、村镇银行1630家、外资法人银行4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44家、住房储蓄银行1家。

这么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哪些银行比较安全不会倒闭?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

目前,我国只有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不属于商业银行,它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不会倒闭破产。而其他银行都会有倒闭破产的可能性,但按照银行重要性和规模来看,那一般不会倒闭的银行自然是国有大型银行。

八、银行达到什么条件可以宣布破产?

商业银行的存亡关系到国计民生,所以它的破产条件较之一般生产性企业要更严格,具体而言应符合以下条件: (1)商业银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即商业银行不能按照与存款人的约定及时偿还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且丧失正常运营能力,即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不能低偿其总债务,则该商业银行就达到了法律规定的破产界限。

(2)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同意。
这是由商业银行的特殊地位和对金融业的监管决定的。如果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为能够采取措施帮助商业银行渡过危机,就宣告接管;反之,则同意该商业银行破产。
(3)商业银行由人民法院宣告破产。
即宣告商业银行的权力属于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宣告商业银行破产。
商业银行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才可以宣告破产。

九、中国的银行倒闭官方解读的原因

中国的银行倒闭的症结在于不良资产积累、监管不力、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这些因素导致银行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出现外部冲击,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倒闭。 以下是更详细的解释:

不良资产积累: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银行为了追求利润,向地方政府平台、房地产企业等发放了大量贷款,其中一部分贷款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收回,形成了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积累,严重削弱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使其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监管不力:
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例如,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使得一些银行无法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一些监管指标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地方政府隐性担保:
地方政府为了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往往会对一些银行提供隐性担保,使得银行在风险偏好上更加激进。一旦地方政府财政出现问题,这些隐性担保就可能失效,导致银行面临巨额损失。

经济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使得银行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例如,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等,都可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造成冲击。

总而言之,中国的银行倒闭风险并非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完善监管体系,减少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同时也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降低经济下行对银行的冲击。

十、中国金融危如累卵的根本症结——中国的银行皆官办

中国的银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超大型银行占大头,二是中国的银行皆官办。这种政府垄断金融业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征,注定会葬送银行业。

中共建立政权之后,把所有的私营银行都充公合并成官营银行了。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为止,中国只有四家国有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八十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一些半官方背景的股份制银行,这些银行的诞生,并非民间行为,其组建和资金来源仍然有官方背景。

再后来,各级地方政府设立了许多地方银行。这些地方银行分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商业银行,另一类是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虽然数量很大,有几千家,但都属于局限于乡村范围的小区域银行。

现在,真正在中国的银行业里占据重要地位的是6家大型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和125家城市商业银行。这12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占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去年是16%;而国有的六大银行占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六到七成。支撑中国经济的,主要就是这几家超大型银行。

这些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是上市公司。但是,它们并非独立运营的商业银行。虽然它们通过上市,吸收了民间投资,有了非政府股东,但政府持股或国有金融机构持股的比例依然很高。

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东结构是,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合计持股占七成。中央汇金公司是中国政府操作外汇储备的投资公司,它是中国工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工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东是中国财政部;第三大股东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它对各家公有银行都有资本投入。

由此可见,中国并没有真正的独立经营的商业银行,几乎所有银行,不管大小,都是官方设立的,官股占重要部分;每家银行的高管都由官方任命,为官方服务,政府要用钱,银行必须给,而如果政府不还钱,银行却没资格动问。每家银行归谁管,要看银行的大小。超大型银行都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城市商业银行则由本地市政府控制。政府控制银行,会最后要了银行业的命。

十一、从“工商行”=政府的ATM看巨量民财化为乌有

官办银行如何为各级政府服务,下面以资产规模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行”)与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之中国铁路集团(以下简称“国铁”)为例,加以说明。

“工商行”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则用这家银行来支撑大批的全国垄断型超大企业,比如中国铁路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还有各大军工集团等等。“工商行”一直奉命给这些垄断性集团巨额贷款,动辄数千亿,或者是奉命购买这些集团发行的债券,累以兆计。

中国是全球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的国家,虽然中国政府修建高铁网的目的不单纯是经济必要性,此外还有军事等考量,但对“国铁”的融资银行“工商行”来讲,“国铁”的无利运营和巨额债务,始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国铁”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显示,营业总收入近6千亿元,净利润却只有千分之三,几乎近于零。去年底中国的高铁营业里程是4.5万公里,但盈利的里程只有2,300公里,占全部里程的6%。如此业绩的“国铁”集团,是如何不断得到融资来扩张高铁网络的?中共养活赔钱的“国铁”之办法,就是让国有银行充当政府的ATM,所以,“国铁”可以不断从银行拿钱来“无利”运营,而全无还债之虞。

每次“国铁”有一笔债务到期,国家发改委就发一个公文,规定由“工商行”等银行认购“国铁”的又一笔新债券,其中部分资金用来替换旧债,另一部分资金用于“国铁”的日常运营和建设。就这样,“工商行”奉命用买新债、顶旧债的方式,一直帮助“国铁”不断扩张,同时维持着“国铁”的无利运营。

“国铁”2022年的债券余额是1.8万亿,长期借款是2.75万亿。这4.6万亿的银行债务,“国铁”既没能力还,也不想还。而“工商行”2023年的贷款余额26万亿当中,“国铁”一家的长期借款余额,就占“工商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0.6%;“国铁”的债券余额更是占“工商行”承购债券余额的36.1%。

“国铁”欠“工商行”的贷款和债券合计已达到4.6万亿,而“国铁”基本是零利润,完全不可能偿还银行贷款或债券,所以,“国铁”只能持续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这4.6万亿的银行债务,就相当于“国铁”对“工商行”的“千年不赖,万年不还”之巨额坏账,也意味着同等数额的居民存款,其实已经化为乌有。

十二、中国民众存款的深度危机

中国的大中小银行之坏账高筑,意味着各家银行可以使用的对民间中小企业的贷款资源在不断枯竭,因此,中共通过银行来拉动经济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而经济越差,银行的坏账就加速堆叠,银行撑不下去时,那一定是储户倒霉。所谓的储户倒霉,就是居民保命用的最后之金融资产化为乌有,只剩下存折上的一个虚拟数字。

中共模式的“政府办银行、银行充当政府的ATM”,必然会造成一种双重效果。银行可以让政府的房地产开发或盲目的高铁扩建如虎添翼;但同时也会促成房地产和高铁的过度开发,进而把银行拖进深渊。从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失败之处了。

改革之前,中国的银行也是官办的,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一靠财政拨款,二靠财政性存款和国营企事业单位的存款。这种金融架构当时在中国被称为“大财政、小银行”模式。如今,中国的金融架构已经形式上改成了“小财政、大银行”模式。然而,财力有限的各级政府,却能把银行里的居民存款,当作自己可以任意挥霍的资金来用。这种“官吃银行”或“官府吞噬银行存款”的社会主义制度运营模式,正在迅速掏空银行里的居民存款,进而掏空支撑政权的最后支柱---银行系统。

详情请参看:

1、7天少了40家农村中小银行吸收合并急
https://is.gd/burV2g

2、中国小银行一周消失40家金融体系出问题?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7/4/n14283792.htm

3、程晓农:中国的银行业正陷入危机
https://is.gd/NNc8op

4、第二十二讲 存款的安全问题
https://www.finlaw.pku.edu.cn/jrfy/gk/2000_jrfy/2001nzd36j/240701.htm

5、国内哪类银行不会破产倒闭?
https://www.sohu.com/a/655277883_121124324

6、中国银行业陷入危机过去三年307家银行“消失”
https://www.ntdtv.com/gb/2025/03/18/a103968140.html

7、银行破产最高赔付50万
https://www.gov.cn/xinwen/2014-12/01/content_2785188.htm

8、允许银行破产百姓存款还安全吗?
http://finance.people.com.cn/bank/n/2014/0204/c202331-24279678.html

9、100家银行破产倒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储户们还能安心存钱吗?
https://www.cebnet.com.cn/20200120/102634234.html

10、一个国家银行破产了,结果会怎样?
https://www.gelonghui.com/p/122348

11、危险的小银行
https://fisf.fudan.edu.cn/ffr/content/164

12、中国宣布这5家银行倒闭,有三种情况,银行倒闭后钱“取不出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O9V0OF0552NSON.html

13、中共三中全会前,40家银行1周内火速「被消失」,金融体系出了什么问题?
https://ynews.page.link/oG8eB

14、中国金融海啸来临今年逾2600家银行网点关门
https://www.ntdtv.com/gb/2024/11/28/a103933280.html

15、2024年中国近200家银行倒闭数量超过3年总和
https://www.ntdtv.com/b5/2024/12/31/a103943357.html

16、路透:中国8万亿美元规模的小型银行合并潮恐增未来风险
https://is.gd/aLLhNB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惧怕民意又伪造民意的极权宣传

  • 下一篇:19岁女孩去血站打暑期工被骗抽走580毫升血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