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债台高筑下的中共政府致使民穷财尽         ★★★
债台高筑下的中共政府致使民穷财尽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09-23 21:45
(编者按:中共发布所谓新的化解地方债务政策,就是将未来债务来填补今日债务,这种千年不还的举债,早已掏空银行,竭尽民财,致使广大居民保命活命的银行存款成为了虚空。在中国医疗、养老、教育没有保障的状况下,现在国民的存款事实也被抽空,中国社会的深重危机及灾难通过地方政府债务已昭示天下。中国社会何去何从早已是个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此值得国人警惕!)

一、中共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

2025年9月12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蓝佛安称,我国政府负债率处于合理区间,风险安全可控。至上年末,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92.6万亿,政府负债率68.7%。



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蓝佛安称,继续落实好一揽子化债举措,提前下达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靠前使用化债额度,多措并举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

二、地方政府债务与民众活命钱关系——中国地方政府的借债,大部分都靠拿走居民存款为政府所用,而且赖账不还,银行则是政府能如此做的“摆渡”

中国人的绝大部分家庭财产主要是房产价值和金融资产,而金融资产的大头是银行存款。由于房产价值持续下跌,大量家庭把看牢银行存款,视为家庭最后的可用资金来源;而很多小企业主经营亏损而关闭生意后,也把经营资金存入银行。但很少有中国人想过,自己的家庭金融资产,与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庞大债务有什么直接关系?其实,中国地方政府的借债,大部分都靠拿走居民存款为政府所用,而且赖账不还,银行则是政府能如此做的“摆渡”。
本文要解开的谜团是,中国地方政府的巨大债务,债主是谁?可悲的是,政府不肯讲实话,而民众则基本上不知情。民众多半不了解,他们早就是地方政府“千年不赖、万年不还”的巨大债务之“债主”,居民存款的大部分,其实已被各级政府吞噬耗尽。

三、中国地方债总额知多少?

2023年2月16日,新浪财经登了一篇《31省地方政府债务全景扫描:谁多谁少谁压力大》,对2022年地方显性债务存量、付息情况和投向做全面梳理,结果如下:
1、2022年中国地方政府债余额高达35万亿人民币,创历史记录,全年利息支出首度突破1万亿人民币;
2、债务规模排前五的省份为广东(25082.3亿元)、山东(23588.0亿元)、江苏(20694.1亿元)、浙江(20168.8亿元)和四川(17705.4亿元)。经济不发达地区债务总额低,是因为这些省区举债能力差。
3、该文计算的27个省份中,有23个省份的债务率高于100%警戒线,其中,天津高达295.7%,吉林、云南、辽宁、贵州、福建、重庆、青海债务率超过150%,显示地方债务形势与财力不匹配;
4、地方债还本资金主要来自于再融资,“借新还旧”较为普遍,因而付息支出对地方财政的压力相对更大。
该文的结论是:截至2022年末,地方政府负债率为29.1%,加上中央政府国债之后,政府负债率合计50.1%,低于国际通行警戒值,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较风险总体可控——考虑到国内舆论环境,作者这一结论可以理解,因为风险是否过大,有专业知识的人看文中16张图表与相关数据就可得出结论。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国际金融机构与中国政府的估算有差别。这里仅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2月份的估计: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暴涨,已从去年的57万亿增加至66万亿元人民币,约9.5万亿美元,占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半。此后路透社等国际财经媒体多引用此数据,并称还在持续增长当中。据中国公开信息,中国大部分省份目前都是债务累累,财政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

中国官方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地方债务余额为35万亿(截至2022年11月);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累计为23.3万亿(内债+外债,截至2021年底),所以全国的显性债务余额为58.3万亿。

——这里必须解释,债务余额=总负债-已偿付部分。中国地方政府借新债还旧债,是种帐面上的数字游戏,这些数字还只是明面债务,不包括隐性债务。如果包括隐性债务,远高于此数。

四、另有网络爆料中共当局债务情况

2019年两会时短暂公开的全国人大报告中各省数据加起来的地方债总数是一千四百六十万亿元,但同一份报告中全国总计的数据是六十八万亿元。该报告被全网撤下后,各种官方报告中只允许后面这个六十八万仪的数字。后续每年两会也不再公布各省人大报告全文。一千四百六十万亿,2019年初,好好想想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吧。

五、拖欠私营企业超过一万亿美元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报导称,中国正准备处理地方政府拖欠私营部门的巨额债务问题,一些人估计欠款金额超过1万亿美元。知情人士表示,当局正考虑要求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以便它们偿还拖欠的债务。

在中国当前经济困境中,国家、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普通百姓都背负着债务,几乎每个经济主体都在借钱。在中国经济持续下滑、地方政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发行债券来缓解债务压力。根据中共官方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地方政府发行了约4.2万亿元人民币债券,其中再融资债券占约2万亿…

六、网友对中共政府债务评议

@brandongold:2019年两会时短暂公开的全国人大报告中各省数据加起来的地方债总数是一千四百六十万亿元,但同一份报告中全国总计的数据是六十八万亿元。该报告被全网撤下后,各种官方报告中只允许后面这个六十八万仪的数字。后续每年两会也不再公布各省人大报告全文。一千四百六十万亿,2019年初,好好想想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吧。
@陈惟俊:钱去哪很简单高官口袋里武器装备上外交和台湾抢邦交就是不会花在百姓上
@弘毅凌:钱去了大非洲跟俄罗斯,超大红包普丁笑的合不了口,恭喜中国人民发大财,韭菜又背一笔债,中国人吃观音土可以,面子不能丢。
@EAT551:一定承担得了,钞票一直印,不要停,马上世界首富。
@kkl6768:加速印钞啊~这些钱还太少,没有印一张1后面有14个零~然后用秤重的~须要买粮食时要带布袋的钱去买~才会当有钱人
@musin3000:底层消费力,支撑不住上层的消费了
@LeeIongi:这就很离谱了,那么多人在努力搞生产,然而越努力生产却导致债务越高,那还不如躺平,至少不必背上巨额债务。连狮子也知道有猎物就追捕,无猎物就休息保存体力的道理,人类居然需要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只为了活着?
@jukunyan:好日子来得太快了!
@p67521:往非洲医疗船免费
@jacktsai9307:通膨两万倍就解决问题????,千万别让领导饿了没高级餐厅能吃❤,穷不能穷赵家人
@kingliu3231:印刷就成功,中国人很聪明
@翻滚吧水煎包:泡沫快戳破了
@jerrisondan2205:罗刹中国经济现况,直白的说,就是经济活力迅猛降低了,社会活动快速平淡了,企业不想再投资了,个人想要躺平了。这个现象显示中国在整体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整个国家经济已经步入一个近乎垂死的停滞状态。
@kaven381:党是印自己的钱,洗出海外再转货币,不难理解。印出来的也不会流入内地,通膨会导致动乱甚至革命,游戏继续玩。不过未来数十年,中国苦日子是肯定无解了
@wind61080:你们有没有思考,欠谁的钱????这么多欠款,到底是欠谁的????钱不会无缘无故多,也不会无缘无故少,这一百万亿,不可能都是国债,国债表示所有人是人民,或银行???或海外????金融的概念是抽象的,即使负债非常多,也不影响生活,因为继续欠,并没有差别,只是利息问题而已,债务重整降息,甚至破产都能解决债务,很多国家金融体系崩溃,就废弃这个体系,换一个新的,就没有欠债了,或者重新折算,一百万亿,折新人民币一万,甚至一百万,就解决了,债只要不还,就当没有,例如很多企业的破产,p2p投资借贷破产,银行股票破产,下市之类的
@Itzunyan:疯狂印钞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好日子就要来了????
@qbc-tvt-jgcc:中共印钞就可以了,那么简单的事
@fch7279:印太慢了~快开放人民自印吧
@Ubogin2: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新鲜事,最大问题到底这几年是怎样捱过去?
@陈风-w3p:习维尼:我在此宣布所有中国发行的债卷在本人当上党主席之前的债卷一律定义为历史债卷,我强大的中国一概不负责????
@绝世好人:100万亿=100兆光每年利习就很可观
@JJ-fu9pn:中国的债券就是壁纸,现金如果不够,打开印钞机自已印,根本不怕没钱,债务就是拿只笔自已涂掉就好了。
@sophisticatedgrace7519:党员把那些,私自囤的房产吐出来,不就好了?不然就把藏在瑞士银行的钱吐回来,不吐回来全部关在监狱。党员自己私藏那么多房产和黑钱的好意思说经济不好?
@sqmagx3630:让一带一路的美人过来不就行了~????????
@安森石:在骗骗看有什么希望能生出钱这是共产党专长。
@单单男儿:反正党会一直印又不怕
@陈瑞容-t5v:缺钱找韭菜暴富找韭菜????韭菜有钱呀!看韭菜们在邻国当财神爷就知道是真的有钱????????????

七、地方政府向谁借钱

据经济学家程晓农分析,在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多半都是私营的,政府无法向银行借钱,原因很简单。首先,按照通行的商业银行法,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行为,而政府不是民间团体,与银行在民事地位上地位不对等,无法签订借贷合同。其次,贷款需要提供担保和资产抵押,如果政府贷款后违约,法院很难对抵押资产执行扣押。所以,如果私营银行放贷给政府,相当于自杀式经营。

但是,如果银行不是私营,而是公营的呢?而且,银行的老板就是政府,那么,政府是不是就很容易从银行拿到钱呢?这正是社会主义金融制度的“中国特色”。笔者在本网站发表的上一篇文章《中国的银行业正陷入危机》,指出了一个事实,即“中国的银行皆官办”,该文介绍了全国性大型国有银行的政府控股特色,这六家大型银行必须满足全国性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需求,导致这些银行经营状况恶化。

现在介绍12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真实背景,来分析地方政府是如何掏空地方银行的。上个世纪末中国出现了许多地方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设立的,其资产规模占银行业的总资产规模,2007年为11%,2023年为15.5%。

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研究课题组”对东部、中部、西部三个有代表性的省份20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做了实地调查。调查证实,地方政府在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直接持股比例是24.2%,再加上地方政府通过其他企业或机构的间接持股,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拥有绝对控制权。因此,地方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人选,让这些银行实际上由地方政府代理人控制管理。

地方政府通过本地城市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方法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指导性贷款,即地方政府指令本地银行向本市政府所属的投资平台公司定向贷款;另一类是让本地银行认购本地政府发行的债券。上述调查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过于偏重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而这些项目主要面向当地的房地产开发。这就是中国地方银行典型的官办官用特征。
那地方政府发行的海量债券,都是谁认购的?由于地方政府无权对中央所属的全国性大型国有银行下令认购地方政府的债券,所以,这些认购本地政府债券的银行,都是当地的城市银行。财政部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2024年6月3日发表的《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报告》披露,地方政府的债券持有者,81.52%是银行,所持地方政府债券的余额达到34万亿。
从此节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其一,地方政府的40万亿债务当中,本地城市银行接下了85%;其二,中国银行业的全部债券购买余额67万亿当中,单是城市银行认购的地方政府债券就占了51%,而这些地方政府债券只是在“以新换旧”,却永不归还;其三,如果以城市银行资产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规模16%来估计,城市银行的居民存款总额不过23万亿上下,而地方政府用债券从地方银行拿走的钱却高达34万亿。因此,地方银行已近乎被掏空。

八、地方政府切割债务责任的可能主要手段包括:

1.未出具担保函或还款承诺函:多数融资平台的债务文件中,地方政府不提供明确担保,使政府能在法律争议中主张「非政府债务」。

2.以土地与资产注入替代现金偿还:地方政府将土地资产注入平台公司作抵押融资,当土地价值下跌或流动性不足时,债务风险由平台公司承担,政府名义上与债务脱钩。

3.破产与债务重组机制:若平台公司无法偿债,依《企业破产法》进行破产清算或重组,法律责任由公司承担,地方政府仅为股东身份,无偿还义务。

4.财务信息不透明与治理结构复杂:多数平台公司财报不公开,债权人难以全面掌握资产负债状况,亦无法直接要求政府承担债务。

九、地方政府债务规避的实际后果包括:

1.当地居民投资与存款面临损失,信任度大幅下降。
2.地方经济活动停滞,基建项目烂尾,造成失业率上升及社会不稳定。
3.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4.民营企业资金链断裂,信贷市场陷入低迷状态。

此外,银行最终将面临大量呆帐与坏帐。为弥补损失,必须依赖中央政府资金注入,或透过国有资产划拨、再融资及金融机构合并等措施。这些手段虽能暂时缓解压力,但长期将侵蚀整体经济体质。

地方政府虽不会在法律意义上宣告「破产」,但此举将导致政府整体信用严重受损。一旦地方政府及其企业平台出现大规模违约或公开拒绝承担偿债责任,无论法律如何界定,社会与金融市场对地方政府信用的信心将大幅崩溃。

投资者将不再愿意购买地方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甚至扩散至所有与地方政府相关的金融产品,导致资金流动迅速枯竭及融资成本大幅攀升。进而使地方政府在未来与企业或金融机构合作时,丧失谈判筹码与信誉,连正常的公共建设及招商引资均可能受阻。

此外,地方政府信用危机可能波及中国整体主权信用评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或将地方债务风险视为系统性隐患,进而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导致外资撤离与人民币汇率承压,对中国经济产生连锁负面影响。

十、中国金融危机2.0版——中共政权现在的维持,其秘诀就是吞噬民众的存款

因为银行都是各级政府办的,政府从银行里拿钱,就跟从ATM机里面取钱一样随便。但这样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

中国的地方政府办银行、银行充当政府的ATM,必然会出现一种双重效果:地方银行可以让地方政府的房地产开发如虎添翼;同时也会促成房地产的过度开放,进而把地方银行拖进深渊。现在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政困境之下,唯一的存活办法就是继续掏空银行,就这样,中共的财政危机被转化成了银行系统的危机,即潜在的金融危机。

在中国,既然财政危机可以转嫁给银行,所以,财政危机就不算是最后的危机。那什么是中国最后的危机呢?就是银行成批地倒下来,那就没有可以挽救的余地了,因为银行系统是中共最后的金融依靠。什么时候中国的金融危机会爆发?时间点应该不远了,中国金融危机2.0版已即将来临。

讲到中国金融危机2.0版,势必要对比中国金融危机1.0版。但中国民众普遍不知道这金融危机1.0版,因为那属于政府机密,从不让国人知道;而各国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也从没讨论过它。实际上,对比这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特征和结局,对于理解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相当重要。

中国金融危机1.0版发生在1996年,这场危机的处理,使中国避开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又迎来了后来的经济繁荣;然而,那场金融危机的成因,也预示着中国金融危机的2.0版的发生。

1996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工商企业都是国有企业,由于几十年来始终经营效率差,负债越来越高。当时中国只有四家大型国有银行,负责为所有国有企业“输血”。到1994年底,12万个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83%。这样高的资产负债率意味着,大部分国有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同时,背着国有企业“包袱”的国有银行也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早在1991年底,中国的四大银行贷款总额当中,20%已成为坏账,若加上逾期的呆滞贷款,将近70%的贷款都已无法归还。当时四大银行的贷款坏帐为4,300多亿,而四大银行的资本金只有1,500多亿,这四大银行已严重地资不抵债,即将破产。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国有工商企业不但早已停止偿还贷款,甚至也停止支付利息,每年拒付银行利息达1千多亿,致使1994年、1995年中国的银行系统全面亏损。

银行本应用每年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来支付坏账损失,但当年中国的四大银行的坏帐准备金几乎为零;因此,面对巨额的坏账损失,银行只能用自有资本垫支,结果1994年中国的国家银行资金平衡表上出现了历史上首次自有资本减少。按此趋势走下去,银行系统不久就会破产。当时有学者指出,“居民才是银行信贷风险与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四大银行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一旦失去居民存款的支持,必然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出现金融危机”。这就是中国金融危机1.0版的真相。

现在,类似的局面似乎又开始冒头了。我在《中国的银行业正陷入危机》一文中已介绍,2023年底国有银行的净息差已跌破1.5%,进入了危险区间。造成这一危险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系统背负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令银行不胜负荷;而中国经济进入长期衰退之后,中央银行只能压低利率,则是又一个原因。
除了银行的净息差低到银行只能降薪裁员,这次中央政府批准地方政府新增举债6万亿,其实也是一个潜在金融危机的征兆。很多人以为,这是救经济的举措;事实上,这6万亿是为了把地方政府融资公司付不出利息的债务,转到地方财政的名下,由地方财政为其支付利息,避免地方政府的融资公司直接拖垮银行。由此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公司那65万亿债务,已到了倒账在即的地步,随时会威胁到银行系统的生存。

中国的上一轮金融危机,其根源是制度性的,即所谓的国有企业“吃光了财政吃银行”,银行的自有资本被国有企业吞噬。而这一轮潜在的金融危机,其根源仍然还是制度性的,除了国有企业继续“吃银行”之外,还填了一个新的威胁,那就是“财政吃银行”。如今所谓的“财政吃银行”,不只是“地方财政吃银行”,连中央政府发现国债,也靠银行认购。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中国潜在的金融危机不易化解。

中国度过上一轮金融危机,靠的是三个办法,即国企私有化(甩掉银行的“包袱”)、加入WTO,以及吸引大量外资。而在这一次金融危机面前,中国不能再如法炮制了。首先,现在的国有大型企业都是垄断性的战略产业,无法私有化;其次,美中关系的恶化,使中国无法再靠不断快速增长的大量出口来拉动经济;再次,现在外资基本上已停止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局面受到美中关系的影响,可能不会改变了。

中国面临上一次金融危机时,还比较幸运,因为有各种机会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主要是外贸扩张和外资涌入;而这一次金融危机来临时,这些机会都已经消失。那中国政府还能找到能根本性地缓解金融危机的办法吗?笔者对此表示怀疑,显然,中国那脆弱的银行体系可能动摇中国的稳定。

详情请参看:

1、重磅信号!刚刚,财政部发声!
https://mp.weixin.qq.com/s/HYV7mUJb6iO4ymQhB9tDnQ

2、中国地方政府化债文件要点梳理35、47、14、134、150、226、99号文深度解析
https://mp.weixin.qq.com/s/hVhaBKR6UJDCOiFla3uWJQ

3、中国推出10万亿天量化债计划寄望拯救地方政府及拉动需求
https://www.bbc.com/zhongwen/articles/c937dx331r2o/simp

4、近期中国大陆地方债务问题分析
https://is.gd/8A4QbA

5、地方债务接近100万亿 专家分析中共难以承担利息负担
https://youtu.be/Un7RiwwUL9A

6、何清涟:中国地方债:爆表刚开始
https://www.rfa.org/mandarin/pinglun/heqinglian/hql-06022023121842.html

7、就算中国地方债爆雷,地方政府是不会破产
https://vocus.cc/article/68673e21fd8978000166b150

8、庞大的地方债让北京坐立不安,国务院急令地方停缓基建项目
https://is.gd/kG7Fz3

9、程晓农:中国庞大的内债向谁借?——动摇民本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之谜
https://is.gd/QMzLDG

10、中国是如何深陷债务困境的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30710/china-debt-explained/

11、中国据报考虑处理地方政府拖欠民企账款问题首阶段或涉资万亿
https://rfi.my/C04i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内蒙古集中采集男性居民血样录入本地DNA数据库

  • 下一篇:“12字评论被拘”两年三审终翻案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