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中全会公报着中共不会选择走出困境之路
|
荐 ★★★ |
|
|
|
四中全会公报着中共不会选择走出困境之路 |
|
|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10-28 20:57 |
| |
(编者按:刚刚结束的中共四中全会公报再次强调2442模式的效忠与崇拜,标示着中共沿袭过往返回毛氏文革老路的决心。而业已百病缠身加速溃败的中国经济早已证实温家宝先生的预言“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中共极权统治集团为了维护特权永固而不惜背逆人类历史,颠覆经济规律的行径,必将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一、经济三驾马车熄火 中国GDP保五告急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仅有4.8%,显著低于前一季度的5.2%,但仍维持在“5%左右”这一北京订立的增长目标区间内。其中,今年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创三个月新高,超过预期,但零售额增加值却只有3.0%,创下10个月来的新低,凸显中国工业产能过剩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结构性困境。
另,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八月主要经济数据,几乎全面下滑,显示已是结构性而非暂时性因素,预期即将公布的九月数据也好不到哪。
八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年增五.二%,是一年以来最低水平,低于预期的五.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仅年增三.四%,也是去年十一月以来最低点,且低于预期;今年前八月固定资产投资成长急遽放缓至〇.五%,远低于前七月的一.六%,是二〇二〇年疫情以来最糟糕表现。
房市续挫8月对美出口金额暴跌33%
另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今年前八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减十二.九%,降幅大于前七月;房市低迷冲击家庭支出和企业信心,导致八月城镇人口失业率升至五.三%,达到半年来最高水平。
而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动能明显放缓,八月中国出口仅年增四.四%,是近半年来最慢增速,与往年八月平均八%显著下滑;出口放缓主因是对美「抢出口」效应显著退却,八月中国对美出口金额暴跌三十三.一二%,意味着贸易摩擦的影响从八月才算正式开始。
面对内外部挑战,官方透过「钟才文」系列文章坚定信心。文章强调,当前经济形势总体是「底盘稳固、动能转换、风险可控、未来可期」,虽承认面临挑战,但认为中国经济凭借强大韧性,正加速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
根据中国官方最新数据,九月分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又往下掉了!CPI是衡量通货膨胀的关键指标,这意谓着就算中国政府想方设法拉抬内需、反内卷、整治低价竞争,中国仍然深陷一片通缩阴霾。加上美中贸易战不断交火,中国经济面临内外夹击的严峻挑战!
二、中国经济困境成了“新常态”
为什么今日在中国,经济困境成了“新常态”?事实上,过去20年中国经济繁荣的成因,正是当下乃至今后经济困境挥之不去的缘由,荣兮衰所伏。
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让国际社会和中国人都形成了一种认知,似乎这样的持续繁荣就是中国经济的本色。而笔者则以为,过去20年中国经济的繁荣主要由“出口景气”和“土木工程景气”构成,只有了解它们的由来,才可能理解,为什么今日中国的经济困境事出必然。
中国从1978年开始农村改革,但直到1993年每年的出口只有数百亿美元,对经济成长的推力不大。随着港台企业在大陆建立越来越多的出口加工型企业,2000年中国的出口达到2,492亿美元。但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进入“出口景气”的,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这些投资帮助中国提升了国际市场和生产技术的开发能力,使中国的出口产品品种延伸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至2013年中国的出口额达到22,090亿美元,差不多是2000年的9倍。
中国2001年加入WTO,伴随着引进外资高潮,为中国创造了第一个十年繁荣。从2002年到2011年这十年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每年增长9%以上。在此期间,中国的出口以每年25%以上的高速增长,一些年份的增长率甚至高达35%,出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成长的火车头。
中国能让出口连续几十年都保持25%以上的增长率吗?显然不可能。从常识判断,人口规模小的国家,出口数额小,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微乎其微,或可保持长期贸易顺差。但对中国这样的人口超级大国来说,全球市场显得太小,中国的劳动力占全球就业人口的26%,即便全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停止出口、把市场都让给中国,中国的“出口景气”也不可能无限期延续下去。
何况,从国际经济平衡的角度来看,这也不现实,因为贸易必须互利才能久远。若中国赚尽了全球的钱,长期多卖少买,积累起巨额外汇储备,其他国家长期的大量贸易赤字,必然造成各自的经济困境。所以,中国不可能长期依赖出口高增长来维持经济繁荣,“出口景气”总有结束的一天,“出口景气”早晚会下滑,中国的经济成长必然会因此失去动力。
三、四中全会厚颜无耻对“十四五”的吹捧
中共四中全会唏嘘:“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四、四中全会对未来沿袭回归毛氏文革极权的宣示
公报说:全党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五、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权贵经济的“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这一词汇无疑是用来笼统总结大陆过去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经验,它蕴藏「政府主导、实用主义、大胆试验、循步渐进」的内涵。其中,政府主导正是官本位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
六、为什么中国的消费拉不起来?
当中国经济不能再靠不断扩张出口或投资快速膨胀来保持繁荣时,能否靠十几亿居民的消费能力来实现经济繁荣呢?如果不了解过去近50年国民消费对经济成长的拉动力,就无法理解,为何中共“拉动消费”的口号始终无效?
改革开始之初,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为53%;此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繁荣状态,这一比重不断下降,从2006年到现在,一直徘徊在38%-39%左右。之所以这么低,是因为各级政府的消费,包括维稳费用、军事支出和军工研发,占用了巨量经济资源。
世界银行公布173个国家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人口超过1千万的国家里,仅有3个国家的这一比重,处于35%上下这样极端偏低的异常状态,中国是其中之一。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内消费都是经济的主要支柱,这些国家多年来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当稳定,美、英、日、法、德分别是69%、65%、61%、56%、55%。
由于中国14亿人口中,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只占4%。单靠这少数人的消费力,根本无法拉动整体经济。十年前中国经济学界曾反复讨论“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却始终找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在这个话题已在中国消失,因为这其实是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产物,并非经济政策可轻易解决的。
中国这种低消费、高投资和高出口的经济结构,使中国只能靠长期大规模地投资和出口,才能维持经济成长。投资要持续成长,就必须不断兴建工程,但投资没回报,如何持续扩大投资?出口要持续成长,就要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占领,那会伤害到其他国家的国家利益。
七、民众对中国经济衰退的评议
@luoomamuui: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共国的专政治国体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关税战,只是表征。中共国的国进民退政策,就是专政体制内出了问题。哪有民间企业内都要有共产党高官的职位来管理?就像宗教庙宇都要有共产党高官职位的人来管理的到理。哪有共产党比神明伟大吗?
@自民:流动性、通缩、利息下降、消费降级和疲软、民间不敢投资、出口下降,等都是结果和表象!教科书级的研究和分析,不足解决问题!现存的企业的中国的企业家们都清楚自己企业没有核心竟争力!他们靠的是权贵的勾结而发展的!不是市场自由竞争发展壮大。当市场等外部环境出问题,政府有动向,这些企业家逃得比谁都快,权贵先行套现离场,就出现明末的景象!
@Lim23S:一针见血,很赞同许先生的很清透分析。想当年戈尔巴乔夫在制度上积极推动改革,引发争议和政变,最后无法改变体制,也无法挽救苏联经济体,苏联破产解体告终。当今中共里的人没有一个有胆谈起体制改革,因为有一个习近平使刀。
@FANGC-d5l:我都知道是制度问题,但这两个字都不敢说,后来出了个体制代替,有点模糊的意思,但还是不太敢说,学经济的在政治经济学课上,就被老师弱弱地点出,大家心知肚明
@maggiereyes1272:其实用中国古代的历史更能解释中国目前的状况。我们当然也可以把大部分的罪都推到苏联制度、一党专政制度等等,但是如果多看几遍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各朝代其实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是刚成立之后会有一段繁荣期,之后迈向稳定,然后开始停滞。看看中唐、明代中叶、清朝嘉庆等等,无一不是如此。现在共朝,明显走过了繁荣期。
@loboyang1607:私营企业是营养,共产党和习包子都没看清楚,限制私营企业等于把营养拿掉,国家焉能好。还是的制度问题,共产主义行不通。
@ThomasYoung-xf4we:13亿被统治者没有消费力,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是中共唯一的财源。中共在表面数字上粉饰太平,譬如进口总额微升,实际上对西方世界的出口持续暴跌,美元欧元日元等硬通货的收入锐减,对穷国如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只能换到一堆类似废纸的通货,中共甚至拿肯尼亚的钱买俄罗斯的东西,当然遭到了俄罗斯的无情拒绝;再比如贸易顺差扩大,实际上是中国进口额暴跌速度超过了出口,消费进口产品的主力是中共的政府和企业,还有统治阶级及其仆从(吃皇粮的公职人员),进口额暴跌也是中共财政萎缩引起的变化之一。
@saixp2000:中国目前在各个方面都显示人民脑袋清楚而且很多行为面的问题都是对于共产党管制投下不信任票
@Avatarfor:摆在中共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1,进行政治改革,欧美不再有冷战思维,中国继续发展经济。2,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走朝鲜的路。看来如果习近平还在位,搞政治改革是不可能的,他会选择第二条路。
八、中国深陷通缩和出口双重困境
《费加罗报》在经济版页刊出一篇署名文章,揭示中国经济正面临通缩和外贸萎缩的双重挑战,面对持续的中美贸易冲突,北京被迫寻找外部出路。
报道指出,在贸易战背景下,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而自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内需始终低迷。房地产危机与青年失业率高企,都严重打击了国民信心。
贸易战加剧了不确定性,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对欧洲和亚洲的贸易。虽然这两项出口贸易有所增长,却难以弥补美国市场的缺口。
报道指出:在经济放缓和投资者信心受挫的背景下,当局仍不愿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更不愿进行结构性改革。观察人士对此作出解读认为,这意味着北京将一方面寻求与特朗普政府谈判解决关税战,另一方面扩大在其他市场,特别是亚洲的贸易布局。
《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也发文,披露中国虽然通过密集的魅力外交攻势,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强大形象,但其经济却面临深层困境。
该报指出:中国在上合峰会和大阅兵期间展现了处于权力巅峰的态势,然而被中国宣传机构精心炮制、并在全球各地电视网播出的种种画面只给中国带来短暂的喘息,因为中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放缓、家庭消费信心不足、房地产危机后遗症、年轻人就业困难、人口出生率下降以及新能源等产业因价格战陷入恶性竞争的困境。与此同时,由于国内竞争加剧和整体经济放缓,外资企业裁员人数正在增加。
九、通货紧缩成禁忌,经济困境无药医
中国经济困境的初步征兆在疫情前就已出现,但疫情掩盖了经济困境;等到疫情过去之后,房地产泡沫就突然破灭了,然后就是房价连年下跌。
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之崩塌,其连锁效应波及上下游许多行业,裁员降薪接踵而至,失业率飙升,中小企业大量倒闭,中产阶层感受到了生存危机。他们一旦失业,除了送外卖、快递,很难找到能维持家计的工作。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除了拼命节衣缩食,看不到出路,唯一的愿望就是存钱保房贷的高额月供;否则,一旦失业,月供中断,房子这主要的家庭资产被法拍,就沦为彻底的无产阶级,甚至是负债阶级了。
《华尔街日报》去年12月23日报道,去年早些时候,中国的一个重要咨询机构为高层领导人准备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提到,如果不采取更紧急的措施重振经济增长,中国可能会陷入螺旋式通货紧缩,就像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期(GreatDepression)遭遇的厄运一样。但习近平对此不为所动。据接近中国高层决策圈的人士透露,习近平曾问他的顾问们,通货紧缩有什么不好?大家难道不喜欢物价更便宜吗?据知情人士说,习近平的这种轻视态度,使得通货紧缩在中国决策圈几乎成了禁忌话题。
其实,中国的那个智库把通货紧缩这个概念用错了。所谓的通货紧缩,是指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导致物价持续下跌。但中国央行明确宣布,去年和今年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的利率和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不断下调,财政又通过超额发行长期国债,让央行通过再回购来释放大量货币。所以,讲中国现在是通货紧缩,属于错误解读。
中国经济的现况,其实比通货紧缩还严重。物价下跌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通货紧缩造成的,另一种是经济萎缩造成的。而中国现在原物料价格持续下跌,并非流通中的货币减少,而是因为经济活动全面萎缩,这比通货紧缩的后果更严重。通货紧缩还有救,放松货币政策就可以解决;但中国的实况是,央行已反复放松货币政策,经济却持续自动地全面萎缩,这就难救了。
今年1月2日《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已导致城市家庭户均损失家庭财富九万美金;这使中国家庭财富的总损失达到十八万亿美金,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而现在中国政府、家庭和企业的借贷总额已达到一年GDP的三倍;而当下中国现在还有八千万套空置住房,相当于整个美国住房总量的一半。
中国这么多的空置住房,意味着房价还会下跌,那么中国家庭的财富就会进一步受到损失。所以,现在并非中国经济螺旋式下滑的底部,而是还在下滑的半途当中。在这种状况下,中国人各自小心、长期应对,是一种必要的心理准备。
十、权贵体制下深度经济掠夺罪恶
自2012年起大陆的经济成长已逐渐趋缓,一些原已存在的负面因素,因而更加恶化与突出。根本上,这里有体制上的原因。在长期官本位的经济体制下,大陆经济呈现的光景是:强政府,弱社会;强少数,弱大众。换言之,大陆的分配呈现个体贫,集体富,而少数人透过掌控或寄生在集体之上,而从中捞取利益与财富,形成所谓的权贵经济。8
权贵经济影响所及是在上位者总体盲目追求发展,并强力捍卫现状,终至于产生一些对经济发展过程的扭曲现象,包括:市场「国进民退」,国家资本过度垄断使得私有经济市场趋于萎缩不前,少数人获取巨额不当利益与财富,形成特权阶级。权贵经济的权贵借助经营者实现权力寻租,经营者依附权贵获取超额利润,彼此钱权交换,并强化垄断与不透明性,其影响所及则是不择手段的非法敛聚财富行为盛行、商业伦理败坏、以及贪污腐化与骄奢风气的泛滥。除此之外,高度经济成长的同时,生存环境里的天然与人为资源遭受严酷挑战,包括环境污染与人口老化。一些负面因素正在侵蚀其经济持续成长的基础,造成经济转型的威胁,而成为「十八大」以后新一届的习李政权的严酷挑战,也连带让人质疑这种以牺牲国民利益为代价具有权贵特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模式」的可持续性,
大陆的领导阶层党政军一把抓,国家资本成为经济之重心。国家资本虽壮大却因为党政军权力膨胀,缺乏民意监督,决策与执行过程不透明,而产生人谋不臧,权钱交易的现象,同时,人治与私利横流,既延缓也破坏了普遍性经济体制的建立,因而导致大陆的经济力虽快速茁壮与累积,却缺乏一个健全而平衡的经济体制支撑;裙带或贪腐勾结情事深藏其间。所谓的权贵经济正是在计划经济的防护网之下,顺着政府直接介入经济活动,配置资源的合法途径,进行资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权贵经济对市场机制最大破坏是,一方面,它紧控资源配置的权力,往往蔑视或破坏市场规则;另方面,扭曲市场的潜规则,要求经营者寻求向权力行贿,以获得超常规的高额回报,也就是所谓的「不找市场,找市长」。
十一、中共统治下长动力转型难实现
今年是20大后习组建的新政府的第二年,年初提出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然而,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如果20大前的经济衰退还可以找借口把它归咎于疫情和李克强的不配合,现在经济继续下行就不能把它归咎外部因素,只能怪习当局治理无能。所以对习和李强来说,今年经济必须保5。可时间只有3个月,要实现增长目标,就必须给市场发出超预期的政策刺激信号,但这样一来,也就宣告了过去7年习对中国经济治理的失败。
虽然发改委和财政部宣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未能像央行一样公布具体数字和措施从而让市场振奋,然而,当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向——从收缩性变成扩张性,则已确立。在增量政策刺激之下,也许今年还能实现增长目标,可这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就走出了低谷,恢复了信心。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经济要想有一个稳定健康的增速,必须像美国由消费而非投资驱动发展。目前,中国的最终消费市场不到美国的一半,这预示了中国经济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然而,前提是当局的政治路线尤其是经济发展思路要不出错。但正是在这点上最没有保证。
自中共建政起,中国在一、二、三次收入和财富分配中,一直存在劳动者工资过低、社会保障不足、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低下,以及财富过于集中少数人,贫富差距大等问题,到现在都未得到当局足够重视。假如上述问题未来仍然得不到纠正,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不可能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动力转醒就无法实现。当下推出的一揽子增量刺激措施,只是针对眼前的燃眉之急,而非着眼于这个根本的动力转型。
十二、中国突破困境的唯一出路——温家宝: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很高兴能在您最后一次的两会后记者会上提问。我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您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了政治体制改革,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请问您多次反复提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因在哪里?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又在什么地方?谢谢。
温家宝:是的,这些年我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说已经比较全面和具体了。如果问我为什么关注这件事情,我出于责任感。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党虽然作出了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行了改革开放。但是“文革”的错误和封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清除。
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分配不公、诚信缺失、贪污腐败等问题。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
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中国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又必须从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
我知道,人们不仅看我说什么、我的理想和信念,更看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我可以对大家讲,为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奋斗一天。
详情请参看:
1、四中全会前数据全崩 习最严苛经济大考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7700
2、四中全会前数据全崩!
https://youtu.be/eCp22cMb_0w
3、中国人不再买买买,消费低迷难题何解?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51024/china-economy-consumer-spending/
4、通缩威胁加重四中全会前官媒再唱高调
https://rfi.my/C6GT
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10/content_7045444.htm
6、四中全会开幕之际中国经济增速再放缓
https://p.dw.com/p/52EzT
7、评论|程晓农:中国经济螺旋下落的种因
https://www.rfa.org/mandarin/guandian/2025/01/10/causes-of-chinese-economic-downfall/
8、关税与通缩双重打击下,中国经济困境何解?
https://cn.nytimes.com/business/20250418/china-deflation-trump-tariffs/
9、德语媒体:崛起中的中国遭遇经济困境
https://p.dw.com/p/50Op9
10、中国经济面临深层困境
https://rfi.my/C05L
11、聿文视界:中国经济还有救吗?
https://www.voachinese.com/a/can-chinese-economy-be-saved-20241014/7821493.html
12、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https://youtu.be/TARaPoKv41Y
13、「中国经济模式」的结构性困境
https://is.gd/ra2xJI
14、中国的经济困境给习近平的政策蒙上阴影
https://is.gd/VhKrCg
15、世界媒体看中国:经济图景的晦暗与疯狂
https://is.gd/BoKFbe
16、温家宝: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
https://www.mj.org.cn/mjzt/2012nzt/2012lh/2012lhdhxw/201203/t20120314_137354.htm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