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标签:709 律师 暴力 酷刑 虐待 秋雨教会 test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主页 > 民生热点 > 正文
相 关 文 章
最 新 热 门
随 机 推 荐
医院发喜报庆祝门诊人数创佳绩         ★★★
医院发喜报庆祝门诊人数创佳绩
作者:民生编辑1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25-10-20 16:25
近日,兰州兰石医院一则“喜报”引发公众质疑,内容为“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庆祝9月门诊量达7577人次、手术426台,10月开诊首日门诊451人次。院方回应称系“新员工个人行为,用词不当”,并承认存在“思想教育缺失、价值观偏差”。兰州市卫健委表示“正在处理此事”。公众批评:诊疗数据背后是患者的病痛与经济负担,将其包装为“业绩”庆祝,违背传统医德“但愿世间人无疾苦,何惜架上药生尘”的初心。网友类比“消防队庆祝火灾增多”“殡仪馆欢呼死亡攀升”,凸显其荒诞性。当一份“喜报”将患者的煎熬变为医院的勋章,折射的是医疗价值坐标的偏移。真正的医者仁心,从不为“人满为患”欢呼,而为“病痛减少”自豪。它映照出医疗本质的追问:真正的捷报应是门诊大厅的冷清,是患者康复的笑容,是“架上药生尘”的安康图景——那才是医者仁心永恒的勋章。

类似事件频发,暴露行业顽疾

2022年,浙江台州市中心医院对外发布“喜报”称,祝贺“急诊人次突破200万”。引发关注后,该医院将“喜报”撤下。

2021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发文称“热烈祝贺胸外科2020年度手术量突破1000台”,引发舆情后,该院迅速删文并公开道歉。

公众期待:医疗成就应聚焦治愈率、误诊率、患者满意度、候诊时间缩短等质量指标。明确核心逻辑,门诊量是服务能力的“副产品”,患者康复与尊严才是真正的“佳绩”。宣传方向应转向手术成功率提升、医疗纠纷减少、费用负担降低等体现医疗本质的成果。强化“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职业理念。当医院为“门诊大厅空荡”的安康图景努力时,才是全社会期待的捷报。

网友评论

大象观点:兰州兰石医院的“喜报”:把患者痛苦当业绩,吃相也太难看了!真是活久见!兰州兰石医院一纸“喜报”,把“9月门诊7577人次、手术426台”当成“再创佳绩”大肆庆祝,活脱脱把患者的病痛熬煎,变成了自己的“功劳勋章”。这操作,跟消防队庆祝火灾变多、殡仪馆欢呼死亡人数上涨有啥区别?荒诞到让人笑掉大牙!还甩锅“新员工失误”?别逗了!一份要公开传播的喜报,能绕过层层审核,靠一个新员工就能折腾出来?说白了,就是医院从上到下满脑子“赚钱经”,把患者当行走的“业绩提款机”,才会把“接诊多”等同于“本事大”。毕竟在他们眼里,门诊量就是营业额,手术台就是摇钱树,哪管患者是不是背着沉重的医药费,家人是不是揪着心!“但愿世间无疾苦”的医德初心早被抛到九霄云外,满脑子都是“如何多接一个病人,多开一台手术”的算盘。难怪公众会怒——谁愿意自己的健康焦虑,成了医院庆功宴上的下酒菜?更讽刺的是,这类闹剧还不是第一次,前有台州医院贺“急诊破200万人次”,后有深圳医院庆“手术量破千台”,每次都以道歉收场,可骨子里的逐利本性半点没改。医院本该是救死扶伤的地方,现在倒好,把“人满为患”当荣耀,把“患者扎堆”当政绩。要是真有本事,怎么不晒晒治愈率、患者满意度?怎么不说说缩短了多少候诊时间、降低了多少医疗负担?偏偏盯着接诊量不放,这不就是明晃晃的“赚钱心态”暴露无遗嘛!如今的医疗行业,有些医院早已忘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初心,满脑子都是生意经。这样的“喜报”,与其说是“用词不当”,不如说是逐利本性的真情流露。世风日下,连救死扶伤的地方都变得如此市侩,真是让人唏嘘又心寒!

VeryLucky的Amy:太荒唐了!不求现在医院医生对病人有多么地关怀备至,但是最起码悲天悯人的医德还是要有吧。喜报和庆祝这两个词实在是太刺眼,刺痛了每一个本就很艰难的患者。医生很辛苦,医院也必须盈利。但不能一切都要向钱看。“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患关系才能越来越好。

珍惜当今:但愿世上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这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诗句,表达了世间人们健康无病的愿望,即使药物长时间未被使用、积满尘埃也无所谓。但是现在的医院确实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往往在行医的过程中同时格外注重经济效益,有的时候就会出现本末倒置。对于这个医院这样的宣传确实欠妥当,不合适,对于就诊人多增加有什么好发喜报的,我们都希望每个人都是健康的,每个人都不喜欢去医院,而作为医护人员也更应该祝福所有的人不生病,这才是医德。

@verylucky橘子树:医院应重医德,喜报庆门诊人数多真的很离谱。

@贝果大宝贝:额,好奇怪的逻辑,医院巴不得人生病吗?

零度时评:医院为门诊人数创高发布喜报,看似庆祝“佳绩”,实则暴露了价值导向的偏差。诊疗数据背后是无数患者的病痛与家庭负担,将其等同于业绩宣扬,显然缺乏对疾苦的同理心,更易引发公众对医疗逐利的担忧。医疗的核心是救死扶伤,衡量成就应看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质量指标,而非单纯接诊量。即便需激励员工,也可聚焦疑难病症救治、服务优化等正向成果。从多地医院同类事件遭质疑后删文道歉来看,公众期待的是“但愿世间无疾苦”的医者初心,而非将病痛当业绩的冷漠表达。

难舍深蓝:道歉不是知道错了,是怕了!当医院把门诊量当勋章,我们终于明白,这里最缺的不是床位,是良心!医院的核心是救死扶伤,它的“业绩”应该是病人的康复,是区域内发病率的下降。把门诊量当战绩,潜台词是什么?是希望病人越多越好呗!这逻辑,细思极恐啊!有人说,医院也要生存,有经营压力。这话不假,但绝不能把医院的KPI,建立在患者的痛苦之上!当白衣天使开始为“门庭若市”而欢呼时,那份“但愿世间人无病”的初心,还在吗?这份喜报,刺疼的是公众的神经,消费的是患者的信任。医院回应说这是新员工的个人行为,这个解释很难让人信服。一个新员工为什么会自然而然地认为病人增多是“喜事”?如果管理层的考核指标过度强调门诊量、手术量,那么出现这样的“奇葩喜报”,一点也不奇怪!所以,光处理一张喜报没用,得治病根!得治一治那种把医院当公司、把病人当流量的经营思维!医院的“喜”,应该藏在患者康复的笑脸里。真正有担当的医院,追求的从来不是人满为患,而是天下无疾;它的光荣榜上,应该挂满锦旗,而不是冷冰冰的流量数字!那才是我们所有人最大的“喜报”!

元芳有看法:当医院将患者视为"客源",当医生把手术当成"业绩",医患关系必然异化为商家与消费者的冰冷交易。浙江台州中医院、深圳二院,包括这次的兰石医院,他们急于秀数据的背后,无不印证着这种逐利逻辑与医疗伦理的尖锐冲突。喜报这个事,说到底病根还是在“钱”上。行业竞争压力大,财政拨款不够用,医院就把就诊数量和手术台数当成考核硬指标,科室流量大就奖励,诊疗数据低就批评。内部比来比去,比着比着就忘了初心,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成了他们冲业绩的“数据”,那些亮起的手术灯,成了计算利润的灯。兰石医院的喜报之所刺痛大家的心,是因为他们缺失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丝毫没有为医者的悲悯情怀。病人带着积蓄来求医,家属揣着忐忑来陪护,他们把最后的希望交给医院,结果转头就成了医院“喜报”里的数字分母。这哪是治病救人,这是把别人的苦难,当成了自己的业绩垫脚石。医院晒喜报,这种心态就像卖伞的盼着天天下雨,卖棺材的盼着人死得多,火葬厂盼着焚烧炉永不停歇一样,这种把别人的不幸当自己幸运的心态,比任何疾病都更让人不寒而栗。真正的医疗价值,从不体现在门诊人次的数字增长上,而在于治愈了多少病痛、挽救了多少生命。将就医人数当作成绩,本质上是把苦难当功劳,暴露的不只是管理失察,更是医德的滑坡。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文章录入:民生编辑    责任编辑:民生编辑 
  • 上一篇:为入户消杀居民被要求上交钥匙逾期将强制开锁

  • 下一篇:刚回国手机被运营商强制关停男子在海拔4000多米路边冻到崩溃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友情链接
    ·开放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 ·争鸣动向 ·大纪元 ·中国人权双周刊 ·北京之春 ·中央社 ·自由新闻 ·台湾中央广播电台 ·权利运动 ·无国界记者 ·参与 ·BBC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新世纪新闻网 ·德国之声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之音 ·维权网 ·博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民生 | 友情链接 | 关于民生 |
    Copyright © 2002-2013 民生观察工作室 版权所有
    网址:www.msguancha.com